|
胃癌术后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探讨 |
|
胃虚寒者舌淡而胖,有齿痕,苔白滑润,脉沉细或沉缓。可灸三阴交、百会穴以温中和胃、健脾益气。操作方法:①将艾条一条,点燃施灸。②艾条灸法:可分为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
2.2.2 针刺 主穴:足三里、内关、三阴交。随证配穴:肝胃不和加太冲;脾胃虚寒加脾俞。内关用泻法,中强度刺激或加电,以病人能耐受为度;三阴交用补法;余穴均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每日治疗1~3次。
2.2.3 大承气汤不保留灌肠 中药以大承气汤为基础方:生大黄12g(后下)芒硝9g(冲)厚朴15g,枳实12g。舌有瘀点瘀斑,加桃仁10g,赤芍15g;体弱者,加党参20g、白术15g;寒甚,加制附片10g、干姜10g;实热甚,加银花15g、黄连6g;腹胀甚,加炒莱菔子20g、木香10g。加水500ml,煎成取汁200ml,术后第二天予大承气汤不保留灌肠,每日2次,肛管插入20~25cm,让药液保留15~30分钟后排出,注意观察有无排气排便。仔细观察并记录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肛门排气后,胃肠功能恢复后停止灌肠,拔除胃管并嘱患者从小量开始进食流质饮食。
3 讨论 外科手术,尤其是腹部大手术导致的胃肠道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对胃肠动力影响很大,术后常发生不同程度的胃肠动力障碍[3]。中医认为,胃癌手术后脾胃受损,脾失健运,冒失和降,脉络损伤。气滞血瘀,中焦受阻出现腹胀、恶心、呕吐及呃逆等。温灸法是借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达到治病,防病的一种方法。具有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及防病保健的作用。促进胃癌术后病人的胃肠蠕动和促进胃肠的功能恢复。大承气汤可显著缩短术后患者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改善胃肠动力障碍,促进胃肠功能恢复;胃癌术后采用大承气汤灌肠治疗,对改善术后胃肠动力障碍,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具有积极意义。临床观察表明,胃癌术后一般常规护理结合辩证运用艾灸、针刺、大承气汤等,提高了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志强,蔡炳勤.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8:419~423
2.金莲顺,崔爱林,崔昌淑.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的护理.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3;(78):12980~12981
3.龚发军,申巧云.大承气汤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动力障碍的影响.湖南中医药导报,2003;9(6):42~43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刺五加注射液致过敏反应例 下一个医学论文: 整体护理病房护理措施质量调查分析及对策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