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病因素及预防与护理 |
|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病因素及预防与护理
摘要 目的:减少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发生率。提高对危重病患者的救治水平。方法:对60例应用呼吸机患者发生肺部感染38例做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为63%,病死率为21%。结论:预防与降低VAP的发生,在护理上要做好合理的病房布局;严格的消毒与管理;及时更换呼吸机的螺纹管;尽量缩短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时间;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机体抵抗力。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肺炎 发病因素 预防与护理
1 临床资料 我院ICU病室2005年4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住院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52岁。行机械通气时间最长者29天,最短者为2天。
2 VAP发生的相关因素 机械通气是抢救各种急慢性呼吸衰竭的有效治疗方法,随着呼吸机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也因此产生了呼吸机相关肺炎。据国外文献报道[1]:重复插管,胃内容物的返流,机械通气时间超过3天,各种严重疾病及冬秋季节等均是VAP发病的相关因素。结合我院ICU实际情况,笔者认为,VAP发病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环境因素
2.1.1 病房布局不合理,病床过于拥挤,床旁操作不能有效实施。
2.1.2 探视制度落实不力,陪人频繁进出ICU造成污染。
2.1.3 空气不流通,消毒管理制度落实不严格。
2.2 机体免疫力下降 VAP患者的SIgA普遍下降,尤其是年龄≥60岁、危重患者、慢性消耗性疾病等,合并肺部感染的机会明显增加[2]。
2.3 医源性因素
2.3.1 呼吸机管路管理不善造成污染。
2.3.2 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激素及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使耐药菌株大量产生引起二重感染。
2.3.3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不当。
2.3.4 无菌操作不严格造成交叉感染。
2.3.5 呼吸机使用时间过长。
3 预防与护理
3.1 加强病房环境改造与管理,最好使用层流洁净病房。
3.1.1 合理布局病房 病床与病床之间的距离不少于2米,光线充足,通风良好,温、湿度适宜,控制加床。
3.1.2 严格落实探视制度,不留陪人 日常生活等一切护理工作由护理人员承担,家属在规定的探视时间内从外走廊隔窗探视或电话询问病情。
3.1.3 病房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空气消毒由空气净化器间断开机进行。
3.2 提高机体抵抗力 据报道凡机械通气的病人能量消耗比一般人增加50%[3],而且机械通气时间越长,越容易造成负氮平衡。我们开展了以肠道营养为主的营养支持疗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机械通气头两天予静脉营养支持,第三天插胃管鼻饲,鼻饲第一天以米汤、水为主,第二天开始增加鼻饲量。经济条件好的可予能全素430g/d,经济条件差的患者予鱼汤、肉汤、牛奶、蒸蛋等。须保证每日鼻饲8~9次,每次200ml,热量1800千卡左右。
3.3 加强呼吸机管路的管理。
3.3.1 将60例机械通气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48小时更换呼吸机螺纹管,实验组每周更换呼吸机螺纹管。两组病例通过血常规、WBC计数、胸部X光床旁摄片及直肠温度测量进行统计学处理。见表
表 更换呼吸机螺丝管时间与VAP发病情况比较
分组 时间(天) 胸片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 直肠温度
例数 百分率% 例数 百分率% 例数 百分率%
对照组 2 (一)0 0 (+)6 20 (+)26.7
实验组7 (+)10 33.3 (+)2480 (+)2067
P值 P<O.005 P<[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妇产科术后放置镇痛泵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ICU床边行CRRT的护理策略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