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妇产科术后放置镇痛泵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
|
妇产科术后放置镇痛泵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随着微电脑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使病人参与自我镇痛成为可能,这一技术临床称为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PCA泵的给药途径主要有3种:静脉PCA(PCIA)、硬膜外PCA(PCEA)、皮下PCA(PCSA),采用较多形式的是前两者。当然,PCA泵在发挥镇痛作用的同时,亦会出现一些副作用,现总结我院182例术后放置PCEA患者的资料,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自2002年11月至2005年11月,在我院三病房术后使用PCEA患者共有182例,年龄为24~75岁,平均43.5岁。均为子宫和附件手术,疼痛程度相似。
1.2 镇痛设备 一次性微量输液泵。
1.3 镇痛方法 采用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
1.4 配药方法 手术结束将硬膜外导管连接微量止痛泵,泵内置麻醉药50ml(吗啡5mg/5ml加0.75%布比卡因9ml加0.9%氯化钠注射液36ml)。泵设定参考值:负荷量(Loading dose)4~6ml;单次给药剂量(PCA blous dose)1ml,注药速度(Rate)1min;锁定时间(Lock-Out time)即2次注药间隔15min;病人术毕回病房后,先经硬膜外留置管注入负荷量(4~6ml),然后将PCA泵按钮交给病人。按预先设计好的参数自动启动PCA泵注药止痛。PCA泵保留1~3d。
1.5 镇痛效果及副作用评估 记录生命指征,①疼痛评分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法,评价疼痛程度和治疗后的缓解程度。基本的方法是使用一条长约10厘米的游动标尺,一面标有10个刻度,两端分别“0”分端,和“10”分端,“0”分表示无痛,“10”分代表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的疼痛,临床使用时有刻度的一面背向病人,让病人在直尺上标出能代表自己疼痛程度的相应位置,医师根据病人标出的位置为其评出分数,此方法的优点在于客观、简易,因为所有患者对于疼痛体会的起点是相同的,治疗后缓解的程度易于表达。我们把“0”分为无痛,“1~3”为轻度痛,“3~5”为中度痛,“5~8”为重度痛,“8~10”为极度痛。治疗后疗效评价:VAS≤3为有效,VAS>3为无效。②恶心评分:无恶心0分;休息时无恶心,运动时稍有恶心1分;休息时有间断恶心2分;休息时持续恶心感,运动时严重恶心感3分。③呕吐评分:无呕吐0分;轻度呕吐(1~2/d)1分;中度呕吐(3~5/d)2分;重度呕吐(>6/d)3分。如病人呼吸频率<10/min,呼吸深大,疼痛评分>6分,呕吐>5/d应通知麻醉师处理。
2 结果 全部病人镇痛效果均达临床要求,病人满意率达96.2%;病人出现恶心呕吐者占5.8%;出现腹胀者占4.6%;出现尿潴留者占3.2%;无1例出现呼吸抑制。
3 观察和护理
3.1 恶心呕吐 恶心呕吐是PCA之常见副反应,轻者感恶心、呕吐1~5次/日,能忍受、克服,此时应让病人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误吸,呕吐严重者即5次/日以上者,应请示医生用止吐药。注意排除甲硝唑等妇科常用药所致的恶心呕吐,这种情况停药可改善。麻醉医师一般在止痛药中加入小剂量的氟哌啶1~3mg,该药有较强的镇静止吐作用。
3.2 部分使用PCA泵的病人会出现嗜睡现象 嗜睡的病人呼之能醒,护士应经常喊醒病人,观察病人睡眠时的呼吸情况,并提醒麻醉师是否需要减少止痛药的剂量。
3.3 PCA最严重的是呼吸抑制,可危及生命,加强护理注意观察,及时发现是关键。为防止呼吸抑制,我们采用24h动态心电监护,床旁应常规备解救药纳络酮。护理中有3例病人诉胸闷、呼吸困难,但心电监护呼吸无明显异常,还是按照呼吸抑制治疗,对证处理后好转。
3.4 抑制肠蠕动 由于PCA泵使用的止痛药一般是吗啡、芬太尼等阿片类药物,这些药物有抑制肠蠕动的副作用,因此,护士应注意观察病人的肠蠕动情况:肠鸣音、排气、排便。腹胀术后3d仍未排气的病人,护士应指导病人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多活动,如:增强翻身的次数或床边活动、热敷腹部等增进肠蠕动,严重[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脑卒中患者运动障碍的早期康复训练 下一个医学论文: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病因素及预防与护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