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脑卒中患者运动障碍的早期康复训练

肢体活动的方法、时间、注意事项告诉家属,以取得家属的支持与配合, 2  结果  经过综合康复训练后,实验组病人关节均处于功能位,肌力恢复至II级、 III级、 IV、V级肢体数目明显增多。同时与对照组比较病人自理生活能力也有显著提高(表1)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自理能力恢复情况      分组         体位转移      进餐         穿脱衣裤         入厕         上下楼 对照组         54    56      37      36      20 实验组         89    97         66         69      39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 3  讨论  脑卒中病人的运动障碍在以往的工作中大多重视肢体的康复训练,而忽视了正确卧位起到的康复作用。脑卒中引起的运动障碍3周内的急性期康复主要是康复卧位和患肢的被动或主动活动。康复卧位的置放从入院即应开始并贯穿整个治疗过程,将自然卧位改为康复卧位,虽护理人员仅需举手之劳,却为患肢完全恢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被动运动对保持诸关节的活动度,防止关节挛缩、废用性肌萎缩和促进主动运动的出现均有重要作用。 康复训练越早越好,可为以后的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康复是一个缓慢而艰难的过程[1],要求病人及家属必须有极大的耐心,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最终部分病人生活可得到完全自理,部分患者可在残存功能的基础上得到扩展,提高生活和生存质量,重新走向社会。 参考文献 1.王新德.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杂志,1996;29(6):379~380 2.张青莲.脊髓损伤后康复护理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2;38(9):721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PET CT检查中患者不良心理调查及干预方
    腹部卒中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穿孔1例
    脑卒中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相关性研究
    脑卒中后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的
    114例脑卒中患者ADL改善情况的初步分析
    最近5年针刺治疗脑卒中及其后遗症的概
    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 活动能力与站
    脑卒中急性期和非急性期康复疗效及其相
    重度脑卒中偏瘫早期的下肢支具治疗
    美国心脏病协会脑卒中后果评价方法及其
    滋补肝肾化浊行血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
    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早期饮食训练的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