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如何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水平

   40   40~45  正常   15~20    30    35     40 肥胖    15     20~25     30     35   三大生热营养素的比例为: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55%~65%如碳水化合物低于100g,则可引起体内脂肪过度代谢,导致酮症酸中毒。蛋白质成人以每日每公斤体重0.8~1.2g,孕妇、哺乳、感染、营养不良及消耗性疾病者,在肝肾功能及代谢允许的情况下,可增加到1.5~1.8g/kg,蛋白质占总热量的15~20%或按每日每公斤体重0.6~1.0g。膳食热量的分配比例,应按照病情及饮食习惯结合胰岛素使用情况合理分配热量,定时定量定餐次,尽可能少食多餐,防止一次进食过多,在进餐时宜细嚼慢咽,进食速度避免过快,以免以加重胰岛负担。常用的餐次热量分配比例为:1/3、1/3、1/3或1/5、2/5、2/5或2/7、2/7、2/7、1/7或2/9、2/9、2/9、2/9、1/9。 3.4  控制饮食的注意事项  按医嘱规定的数量进食,在一般情况下,不得任意加减,若出现低血糖或体内活动徒然增加时,可根据情况适量加餐。如感饥饿可适当吃一些含糖量少且降糖作用的蔬菜,如:苦瓜、南瓜、洋葱,及豆制品等。禁烟、禁酒、禁甜食,如:糖果、饼干、糕点、油炸食品、瓜子、花生等。少用水果,若根据病情服用,应减少食量,采取食物热量等同互换。食物烹调的方法以水煮,清蒸为主。 4  糖尿病人应加强体育运动   4.1  运动的意义  运动有助于提高骨骼肌对葡萄糖的利用以及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使胰岛素的降糖作用增加,从而使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的用量减少,降低血糖,减轻体重,降低血压,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减少血栓形成,改善心、肺功能,防止骨质疏松放松紧张情绪。 4.2  运动原则  运动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以宜参加激烈的比赛和剧烈运动,饭后一小时血糖开始升高,此时开始运动最佳,不易发生低血糖,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决定运动强度,一般无特殊并发症,每次运动持续时间30~60mim。运动方式:球类、游泳、跳绳、慢跑、快走、骑车、做操、打太极拳等。 5  糖尿病人要注意加强个人保健糖尿病患者要注意口腔粘膜卫生,勤洗脸,勤洗澡,加强皮肤及肢端的护理。预防毛囊炎及化脓性疾病的发生,糖尿病史在5年以上者,要注意血管和神经病变情况,注意足部卫生,洗脚后要擦干,检查有无外伤和破损,不要用刀削足部的鸡眼和茧子,以免造成皮肤的损伤,经常按摩足部,冬季要注意保暖避免发生冻伤,选择合适的袜子和鞋子,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6  糖尿病人要学会自我监测  糖尿病人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学会对血糖水平、病情变化、治疗效果及有无并发症进行自我监测,有条件患者可以用血糖仪进行空腹、餐前、餐后、2h和睡前的血糖监测,一般情况下也可以做尿糖监测来估计血糖的变化。由于肾脏排泄糖的能力因人而异,所以监测不能有效地反映他们的血糖真实水平。尿糖只能反应血糖过高,而无法显示血糖过低。 7  糖尿病人要预防低血糖  低血糖是一种应急反应,多在餐前发生,可导致冠状动脉痉挛,轻者可诱发冠心病患者心绞痛,重者心肌梗塞,对无冠心病者,多次低血糖可造成患者心肌不可逆性损害,低血糖可导致大脑细胞能量缺乏,导致昏迷。远期反映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或痴呆,低血糖使许多升血糖激素分泌增加,导致低血糖后高血糖,不利于血糖控制。其原因为进食饭量太少、胰岛素剂量过大、运动量太大、口服降糖药后没有及时进餐,某些药物如磺胺类、扑热息痛等,主要症状有饥饿感,心慌、出冷汗、手抖、烦躁、抽搐、意识模糊甚至昏迷等。糖尿病患者外出必须随身携带少量糖果,一旦出现低血糖的前兆,及时给予补充碳水化合物,或喝葡萄糖水,严重者赶快去医院就诊,以免贻误病情。糖尿病患者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用正确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提高自我护理的水平,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就一定能和正常人一样过无忧无虑的生活。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提高静脉动脉化皮瓣成活率的实验研究
    如何培养数学优生
    提高中药注射液质量的几点经验
    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如何合理选择
    提高对肝癌术后复发的认识
    提高对成年人生长激素缺乏综合征的认识
    一种提高RAPD技术扩增效率的有效方法
    我国高血压流行情况及如何开展高血压社
    浅谈如何做好传染病房的消毒隔离工作
    提高神经内科见习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
    如何确保血液的质量和输血安全
    探讨如何建立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和安全感
    浅谈提高聘用护士主人翁意识的重要性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