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静脉留置套管针在急重病人抢救中应用的几点体会


 静脉留置套管针在急重病人抢救中应用的几点体会        静脉留置套管针在临床护理中应用的普及,肯定了他对提高护理技术水平的所起的作用。尤其对于急重病人的抢救。静脉留置套管针的使用,为迅速,准确的用药,抢救病人的生命成为不可替代的关键所在。现就急诊临床静脉留置套管针的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谈到几点体会:  1  合理选择血管 1.1  在急重病人重如遇到休克(失血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猝死(心脏猝死,电击伤)的病人。微循环极其微弱,为迅速建立静脉通络,应直接选择较粗大的血管进行穿刺,以赢得抢救的最佳时间。 1.2  在急重病人重如遇到脑出血病人,出现意识障碍或狂躁型病人(电击伤,癔病等病人)使用静脉留置套管针选择血管时,因病人的不配合,应考虑选择血管易固定的位置,便于固定。 2  保证穿刺的成功率 2.1  穿刺时,进针角度以15~30度角进针为宜,进针速度宜慢,且应直接刺入血管。注意送管时机以及操作手法,进针后要及时观看回血腔,见有血液回流时降低穿刺角度,将留置针继续沿血管前行1~2毫米,右手固定针芯,以针芯为支撑,此时为送外套管的最佳时机。切忌见到回血立即送管。 2.2  注意准确按压套管部位以联结静脉帽方法防止回血溢出,套管送出血管后,松开止血带,同时以左手指按压外套管尖端处,按压力度以阻断回流血也为宜。此时右手退出针芯,连接静脉帽,待对口旋上后方可松开左手,以双手选进静脉帽。用此方法可有效的防止回血溢出。 2.3  穿刺失败的主要原因: 2.3.1  血管选择不当  如血管过细过小,不能满足输液要求,被迫重新穿刺。 2.3.2  针体未能全部置于血管内  原因是操作者在皮下进针后,使针体在皮下走行距离延长,以致外套管进入血管内的有效长度缩短,以引起液体外渗于皮下。 2.3.3  人为因素 2.3.3.1  进针角度过小(小于15度)。 2.3.3.2  进针时速度过快,致刺破静脉后壁造成失败。 2.3.3.3  送管时机选择不当以及送管方法欠妥。          2.3.3.4  留置针与静脉帽接口处有回血溢出。 3  防治静脉炎的发生及预防 3.1  发生原因  急重病人因输液药物浓度较低,速度过快,或因病人免疫力低下。在抢救过程中无菌技术不严格,以及病人静脉回流缓慢和半卧位。决定了下肢静脉点发生较多。以上原因都可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3.2  预防措施 3.2.1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不宜过长  应根据药液的性质合理调节输液速度,高渗液输液速度宜慢。平衡液稀释抗生素等输液速度宜快些。 3.2.2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严格检查留置针的包装及有效期;对套管脱出部分切勿在送入血管内;尽量减少机械刺激。选择较粗的血管。避开关节。一次性穿刺成功。牢固敷料固定。操作时动作轻柔,以减少套管针来回移动。减弱对血管内皮的机械损伤;尽量减少化学刺激,消毒时碘酒,酒精不宜过多。避免通过皮肤于血管间的窦道侵入血管,造成化学刺激。 3.2.3  再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期间,每日用TDR灯照射穿刺肢体2次,每次30分钟。 3.2.4  刺前应详细询问四肢外伤史,避免选择患肢和下肢静脉支流针。如特殊情况或病情需要在下肢静脉穿刺,输液时可抬高下肢20~30度,加快血液回流,缩短药物和液体在下肢静脉的滞留时间,以减轻其对下肢静脉的刺激。 3.2.5  加强留置期间的护理  针眼周围皮肤每日用碘酒,酒精消毒后针眼处在盖以酒精棉球和无菌纱布予以保护。连续输液者,应每日更换输液器一次。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提高静脉动脉化皮瓣成活率的实验研究
    左髂总静脉狭窄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
    腹膜后肿瘤手术并下腔静脉及肾静脉切除
    应用自体静脉做动脉重建时血管内皮细胞
    经股静脉放置冠状静脉窦标测导管在射频
    肿瘤坏死因子α对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
    常用化疗药物致兔耳缘静脉损伤实验观察
    肾癌下腔静脉癌栓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附
    静脉普罗帕酮和毛花甙C转复阵发性非瓣
    留置双J管患者的护理
    急性门静脉主干完全性栓塞支架置入术术
    静脉注射依那普利拉治疗重症高血压的疗
    心房颤动患者经静脉体内电复律术后早期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