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阑尾切除术后预防切口感染的体会 |
|
阑尾切除术后预防切口感染的体会
摘要目的: 探讨阑尾切除术后预防切口感染的措施。方法: 从2002年6月~2005年6月共行阑尾切除术115例,均采用术前使用抗生素,术中保护切口,术后洗必太冲洗切口的方法。结果: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1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66例,均未发生切口感染,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28例,有2例发生切口感染,占7.1%。结论:采用术前抗生素的使用,术中的无菌操作,切口冲洗等综合措施,可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率。
关键词阑尾切除术 切口感染 术前抗生素 洗必太
急性阑尾炎是普外科急腹症的常见病,一旦确诊,一般均需手术治疗。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往往给病人造成额外的痛苦。故如何降低切口感染是每个普外科医师必须考虑的问题。我科自2002年以来,在严格执行无菌术的同时,采用术前使用抗生素,术中洗必太冲洗切口的方法,降低切口感染率,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02年6月~2005年6月进行阑尾切除术115例。男67例,女48例。年龄10~79岁,平均年龄30.5岁。发病距手术时间8小时~7天,平均36小时,其中95例发病超过24小时。
1.2 方法115例患者入院后均予立即使用抗生素(头孢噻圬钠+0.5%甲硝唑),术前准备,2小时内急诊手术。92例取麦氏点斜切口,23例取右下腹经腹直肌切口,按传统方法切除阑尾。术中常规保护切口,不让阑尾或脓液沾染切口,也尽量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腹内物,如脓液较多,可用吸引器吸掉。阑尾切除后可用盐水纱布拭去盆腔及右结肠旁沟内渗液、脓液。关腹时先用4#丝线连续缝合腹膜,接着用0.1%洗必太溶液200ml冲洗切口,再将腹内斜肌缝合2针关闭死腔,缝合腹外斜肌腱膜(直切口者不缝肌肉,直接缝合腹直肌前鞘),后再次用0.1%洗必太溶液200ml冲洗切口,将切口内可能残留的脓液、细菌及组织碎屑冲洗干净,最后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术后予头孢塞肟钠、0.5%甲硝唑抗感染治疗3~5天。
2结果根据手术中情况及病理检查,115例病例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1例,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急性化脓性阑尾炎66例,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28例,其中有2例发生切口感染,占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患者的7.1%。一例为老年女性患者,腹部脂肪较厚、松弛,另一例为10岁男性儿童。2例患者均予切口换药,通畅引流,加强抗感染治疗,术后20余天出院。
3 讨论阑尾切除术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手术切口感染。此手术是一种有菌手术,在常规手术中很难彻底避免腹腔渗液或炎症阑尾污染切口。实验资料指出:每lg组织沾染细菌数量超过10个时即可发生感染,局部有坏死组织、血肿或异物等时,抗感染的能力即大为减弱,每Ig组织内有100个致病菌即能发生感染[1]。因此,一旦切口受到污染,加之局部创伤,组织水肿,切口感染的机率即大大增加。据文献报道:未穿孔的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率<1%。穿孔的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率可达7%~9%,穿孔并发弥漫性腹膜炎时,切口感染率高达30%[2]。作者在近三年的实践中,采取综合措施,努力降低切口感染率,效果显著。
首先是术前使用抗生素。近年来无论是在择期手术或是急诊手术中,术前有效使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在外科已得到公认,急性阑尾炎病人来我院手术前一般均有1~2天抗生素治疗史,如无,我们手术前30分钟静脉给予抗生素治疗。根据文献阑尾炎绝大多数属混合感染。二、三代头孢菌素与甲硝唑联用抗菌谱广,抗耐药菌力强,毒性副作用弱[3]。近年来头孢塞肟钠第三代头孢菌素价格己较便宜,故选用头孢塞肟钠与0.5%甲硝唑可很好达到效果。
其次是切口保护问题。任何手术,保护切口免受污染是预防切口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阑尾手术也不例外。我们采用传统的提起腹膜与皮肤、治疗巾夹在一起的方法保护切口,使腹内物不直接接触腹膜以外组织。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不尽人意。特别是化脓、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渗液较多,或是阑尾位置变异,手术难度大时,为顺利完成手术,往往不能保证切口不被污染。因此,术后切口冲洗才是至关重要的。洗必太是一种较好的杀菌消毒剂,抗菌谱广,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都有杀灭作用。我们采用洗必泰分层冲洗切口,既可有效杀灭各种细菌,同时又冲掉了切口内积血、组织碎屑这些细菌的良好培养基,大大减少了切口感染的机会。
综上所述,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是多方面的。术前抗生素的使用,术中的无菌操作,切口冲洗等综合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切口感染率。
参考文献
1.裘法祖,孟乘伟.外科学.第二版[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慎独与护士道德修养 下一个医学论文: 浅谈手术室护理教学资源的运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