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例肺心病氧疗的观察及护理 |
|
25例肺心病氧疗的观察及护理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国内常见病:住院患者病死率较高,其中呼吸衰竭为主要死亡原因。肺心病的呼吸衰竭是指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导致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7.8kpa,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6.65kpa。因此,低氧血症是呼吸衰竭的重要病理生理之一,而氧气治疗是肺心病综合治疗不可缺少的措施。我科2005年收治肺心病病人25例,大部分病人应用氧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25例病人中,男20例,女5例,年龄52~73岁,大部分有吸烟、慢性支气管炎病史,23例应用氧疗,2例拒绝用氧(考虑费用问题),3例死于呼吸衰竭,其余均好转出院。
2 讨论
2.1 肺心病低氧血症的主要原因 肺泡通气低下;肺脏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泡膜的弥散功能障碍;肺内静动脉血分流增多。对每一个具体肺心病人来说,各有各的低氧血症原因,如:弥散障碍(肺间质纤维化、尘肺)引起的低氧血症对氧疗反应最佳,其次是肺泡通气低下和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2.2 肺心病80%以上由肺阻塞发展而来,其主要病理变化是肺泡阻塞性通气低下和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对它们来讲,主要的治疗措施是消炎祛痰,扩张支气管和排除肺泡内多余的二氧化碳,空气和氧气才能顺利地进入肺泡,提高肺泡的氧分压及动脉血氧饱和度,以缓解低氧血.症,最有效地方法是应用人工呼吸器进行机械通气,而不是氧疗。后者只能缓解低氧血症为有效的治疗原发病赢得时间。因此,对肺心病病人氧疗时不能忽视综合治疗。
2.3 由于通气不足所引起的缺氧不需要吸入高浓度,就可使肺泡气的氧分压(pao2)达到安全线上,如果肺泡通气量从正常的3.2L/min下降到1.5L/min,吸入30%氧气就可使肺泡气的氧分压保持在8kpa,不需要吸入更高浓度的氧。
3 控制氧疗的方法 肺心病呼吸衰竭属于通气性呼吸衰竭,既有低氧血症,又有高碳酸血症。因此,应采用低浓度、长时间、持续性氧疗为宜。“低浓度”意味着吸入氧浓度不得超过35%,“长时间”表示氧疗期间不少于两周,“持续性”说明给氧应日夜进行,不宜间断。
3.1 低浓度(<35%)氧疗对机体有益无害 慢性呼吸衰竭病人的中枢化学感受器对血中二氧化碳浓度反应很弱,呼吸的维持主要依靠低氧血症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当病人吸入较高浓度氧时,pao2迅速升高,于是对外周化学感受器丧失了低氧血症这一驱动力,病人的呼吸频率就会变慢,从而导致paco2上升,病人可能加重缺氧症状。
3.2 间断吸氧对机体有害 因某些尚未消除二氧化碳潴留的病人吸氧必须持续,所以长期陷入呼吸功能不全的病人间断停氧时随吸氧而上升的paco2不变,pao2反而下降,甚至降到氧疗以前的水平,使机体处于不利状态而容易发生心律失常。通过2~4周的综合治疗及氧疗,pao2,逐步下降,此时升高的pao2才稳定可靠。
3.3 较长时间的氧疗是必要的 长期氧疗(LTOT)是指一昼夜持续吸氧15小时以上,吸入氧浓度在20%~28%,使pao2上升到8kpa的一种氧疗方法。它对改善呼吸功能和心肌代谢,尤其是提高心肌收缩力,缓解肺动脉高压都有好处。通过对25例病人的观察,发现对中度缺氧病人的氧疗时间以2~3周为佳,对重度缺氧病人的氧疗以3~4周为宜,但撒氧前必须间断吸氧数日,通过血气分析,测定pao2在正常范围方可撒氧。
4 撒氧的指针。
4.1 紫绀基本消失。
4.2 神志清楚。
4.3 pao2>7.8kpa,paco2<6.65kpa。
4.4 呼吸平稳。
4.5 心率减慢。
5 氧疗的护理
5.1 保持气道(包括鼻塞/导管)的通畅。
5.2 监测并维持恒定的吸入氧的浓度、流量。
5.3 监测呼吸频率、节律、紫绀及意识状态变化,观察缺氧症状有无改善,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宣教工作,解释低流量给氧的意义,切不可随意调节氧流量,以取得合作。
5.4 及时准确采血作血气分析,并了解分析结果,以调节氧浓度,动脉采血采用桡动脉,亦可肘动脉、股动脉采血,血样应隔绝空气,并及时送检。
5.5 保持气道的湿度,经常更换体位,翻身拍背,清除气道分泌物。
5.6 室内严禁明火,以防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1. 姚景鹏.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上一个医学论文: 急诊分诊准确率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 下一个医学论文: 安全护理管理的思考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