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浅谈舌象在中医护理中的临床效验


           浅谈舌象在中医护理中的临床效验           摘要  舌通过经络气血与脏腑密切联系,舌象可反映脏腑气血的虚实,舌苔可辨别邪气的浅深与胃气的存亡,察舌象为辩证施护提供了重要依据。通过舌象的变化了解正气盛衰、病邪深浅、判别疾病的轻重、以确定相应的护理级别;通过察舌象以了解病情进退来判断疾病的转归,分析药物的疗效:“舌为脾之外候,苔为胃气之薰蒸。”通过察舌象来指导病人饮食忌宜提高治疗效果:通过察舌象综合辩证以判寒热并嘱咐患者起居注意事项等等是为重要。总之,观察记录舌象的变化对于临床上辩证施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观察  舌象  辩证施护     《临症验舌法》书中所说:“凡内外杂证、亦无一不呈其形,著其色于舌,……据舌以分虚实,而虚实不爽焉;据舌以分阴阳,而阴阳不谬焉;据舌以分脏俯,配主方,而脏腑不差,主方不误焉。危急疑难之顷,往往证无可参,脉无可按,而惟以舌为凭;妇女幼稚之病,往往闻之无息,问之无声,而唯有舌可验。”由此不雅理解历代医家对舌诊的重视。舌象不仅为中医辩证施治中的一个主要的诊断依据,同时察舌也成为中医临床护理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    在临床中医护理中,注意观察舌象的变化,能为辩证施护直接提供依据,我工作二十多年来,在中医护理临床实践工作中深深体会到,通过观察舌象(舌质和舌苔)的变化的确对判断病人疾病的轻重,确定相应的护理级别,推断病情的进退,了解药物的疗效,指导病人饮食宜忌及起居等等起着很大作用。 1  察舌象为确定相应的护理级别提供依据  对不同的病人护理的要求也不同,因此了解疾病的轻重是制定护理计划的前提。《辩舌指南》说;“辩舌质,可诀五脏之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深浅。”通过观察舌质、舌苔的变化,可以了解病人感邪之深浅。对一个高热患者,如苔白薄,多为疾病初期。邪入尚浅,病位在表,护理级别为三级; 如苔黄厚,则为病邪入里,病位较深,护理级别为二级;若舌质绛则为热入营血,病位更深,护理级别应相应提为一级。 2  察舌象,以了解药物的疗效  病人病情的进退是了解药物疗效的一个标准。苔色与苔质往往随正邪消长和病情进退而呈相应的动态变化,如舌质由白转黄,又进一步变灰黑,说明病邪由表入里,由轻变重:舌苔由润转燥,多是热渐盛而津渐伤;苔由厚转薄,由燥转润,往往是病邪渐退,津液复生。例如:胃脘痛,舌苔厚腻的患者,经医嘱用健脾和胃化湿药物之后,舌苔由厚腻转薄,说明病情由重转轻,药物起了疗效。因此观察舌象记录,可以了解药物的效果,从而为更好的配合医师及时修订治疗和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3  察舌象,指导病人饮食宜忌  胃主受纳,脾主运化,二者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的输布,从而营养全身。舌为脾之外候,苔乃胃气之所熏蒸,舌象的变化又与脾胃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观察舌象可以指导病人的饮食宜忌,而饮食的好坏直接影响病人的治疗和健康。如舌苔白厚粘腻,口中发甜的黄疸患者,此时应当指导病人忌肥甘油腻之品,而饮食要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再如见舌绛无苔的吐血患者,胃阴大伤,此时饮食宜进甘寒滋养之物,如淡菜、海参、百合、犁汁等,以甘淡之物滋养胃阴,而切忌温燥辛辣之品。 4  察舌象,以嘱病人起居  病人的起居,与疾病的治疗及身体的康复有着很大的联系,通过观察舌象,可以正确的指导病人的起居,如舌淡红,苔薄白的风寒感冒病者,就应嘱病人避风寒,并且服汤药时宜热服,服后即覆被或加衣,取其微汗助病邪外达,从而达到散风寒的目的,如见舌红苔黄的高热患者,病室应通风、环境应安静,嘱其安睡;如见舌红苔薄的慢性结核患者,应嘱其早睡早起诸如等等。       例如:李某某,男33岁,入院时间:2005年8月5日,已婚干部。三天前因饮食不慎,复发胃脘痛,胀闷伴呕吐,继而吐血,以胃脘痛伴吐血入院。经医生检查记录,呕吐物为血色鲜红兼紫暗并夹存少许食物残渣,入院后吐血三次量约300ml,上腹仍痛,口臭,大便秘结,舌红绛,苔黄腻,脉数。有胃脘痛三年病史,经胃镜检查,提示为胃炎,十二指肠炎。中医诊断为胃中炽热,灼伤胃络所引起的吐血症,治以清热泻火,养胃止血,方选泻心汤加减。经过治疗,三天后舌质红,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浅谈中老年人美容整形的心理特征及手术
    浅谈三查七对以外的差错防范
    浅谈社区妇女更年期保健
    浅谈助产护士对临产妇女的心理干预
    浅谈孕妇用药与优生
    浅谈优生的培养
    浅谈百日咳痉咳期的治疗体会
    浅谈手术室敷料包集中消毒供应室管理的
    浅谈 星级 病房管理
    浅谈大黄古今炮制方法
    浅谈中医护理与老年养生保健
    浅谈糖尿病并发症之浊毒伤络
    浅谈中医学多媒体教学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