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脉输液后快速拔针与缓慢拔针临床效果研究 |
|
; P<0.01 有否淤血:X2=7.46 P<0.01
表2 临床组两种拔针法疼痛程度及皮下淤血情况的比较 例数(%)
方法 例数 疼痛程度 皮下淤血
无痛 轻微痛 很痛 有 无
快速法 120 79(65.8) 39(32.5) 2(1.7) 5(4.2) 115(95.8)
缓慢法 120 52(43.3) 63(52.5) 5(4.2) 19(15.8) 101(84.1)
痛与不痛:X2=10.35 P<0.01 有否淤血:X2=7.09 P<0.01
表1示:实习组缓慢法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快速法(X2=25.5 P<0.01=皮下瘀血率显著低于快速法(X2=7.46 P<0.01)。
表2示:临床组快速法疼痛程度显著轻于缓慢法(X2=10.35 P<0.01=皮下瘀血率显著低于缓慢法 (X2=7.09 P<0.01)。
3 讨论 缓慢拔针减轻疼痛的观点为:拔针时产生疼痛的原因一是穿刺针对血管壁和真皮的直接创伤,由于静脉壁和真皮内有丰富的痛觉神经末梢,当受到的刺激越强时疼痛越明显,也就是说拔针时,按压的力度越大、拔针速度越快时,疼痛越剧烈。我们不同意此观点,就象我们受外伤时,受伤速度越快,越不觉痛,速度越慢,疼痛越大,因此我们认为还是快速拔针法为宜。其二是穿刺针移动时,即使未损伤血管壁,但刺激皮肤和血管壁内的痛觉神经末梢也会产生疼痛,另外,针尖斜面的刀刃对血管壁和皮肤产生切割力,造成机械性割伤,出现疼痛,拔针速度越快所产生的切割力越强。根据以上原因这种解释也不妥。我们的结果是工作年龄长,拔针熟练的护士操作,快速拔针法效果优于缓慢拔针法。而工作年龄短,拔针不是很熟练的护士操作,则缓慢拔针优于快速拔针。原因为:拔针亦为一项经验性操作,需要一定的熟练程度和手感,熟练的护士拔针时针体摆动就小,拔针时对组织的损伤就小,疼痛就小。而不熟练的护士拔针时针体摆动就大,速度越快这种针体摆动就可能越大,拔针时对组织的损伤就大,疼痛也就增大,而这时,减慢拔针速度就可减轻疼痛,待熟练后逐渐加快拔针速度。很明显,拔针速度越慢,越易形成皮下淤血。因此临床还是以快速拔针为宜。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手术并发症与防护 下一个医学论文: 安舒妥 伤口愈合快胶贴治疗褥疮临床疗效观察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