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手术并发症与防护 |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手术并发症与防护
摘要 目的:探讨甲亢手术治疗方法与并发症及其防护措施。方法:对我院1993~2003年收治的经行包膜内切除手术治疗的112例原发性甲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发生轻微甲状腺危象症状,1例复发。结论:包膜内切除法手术是预防和治疗原发性甲亢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甲亢 包膜内切除 并发症 护理
外科手术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但手术仍有一定的危险性和一些较难于处理的术后并发症。我院自1993年1月~2003年12月行包膜内切除手术治疗甲亢患者112例,效果良好,并发症少,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112例,男20例,女92例;年龄18~65岁。均为原发性甲亢,病程1~10年(平均3.5年),术前均用抗甲状腺药物抬疗,症状完全控制,甲状腺功能检查T3、T4、TSH、FT3、FT4正常,基础代谢率正常或基本正常。术前常规服用碘剂10~15天,平均13天,术后继续使用3~5天,术后常规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3天。
1.2 手术方法 本组病人在局麻或全麻下手术。垫肩,头取过伸位,在胸锁关节上2cm作一弧形切口,长度依甲状腺大小而定,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在颈阔肌下向上、向下潜行分离皮瓣,缝扎颈前浅静泳,切开颈白线达甲状腺内外被膜之间,中部离断颈前肌群(与切口不在同一平面),用食指钝性分离甲状腺外侧,在甲状腺内外包膜之间分离上下极血管及中静脉并切断结扎,气管前离断峡部暴露气管,不暴露喉返神经,用一手指顶住一侧甲状腺后包膜,钳夹甲状腺包膜,在包膜内楔形切除大部分甲状腺组织,保留3~4g,缝扎包膜止血;对侧同法切除,注意切除缝合时勿损伤后包膜,保留包膜多,甲状腺组织少,锥体叶全切,查无出血后切口置引流,遂层缝合切口。术后病理均为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
2 结果 本组1例发生甲状腺危象轻微症状,无呼吸道阻塞及喉上神经、喉返神经损伤的病例,术后均无抽搐。随访2~12年,1例复发,无甲状腺及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病例。
3 讨论
3.1 甲状腺危象的防护 一般在术后12~36小时内发生,少数可在术中或术后数小时发生,抢救不及时可致死。表现为高热、脉快而弱、烦躁、谵妄、以至昏迷,常伴有呕吐、水泻。临床上少数表现为淡漠型,容易被忽视,应特别注意。近年来认为甲状腺危象是由于甲亢对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分泌和分解代谢加速,使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而手术创伤的应激,使皮质激素突增而诱发。本组病例只有1例术后第一天出现脉快、烦躁症状,加用心得安,加量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治疗安全度过。因此,术前护理做好充分准备,提供情感支持,避免应激,对精神过度紧张或失眠者给口服镇静剂,并坚持按时按量给予抗甲状腺药物与碘剂。护士应向病人解释药物准备是术前准备的重要环节,使病人明确:通过积极的药物准备,可降低病人的基础代谢率,减轻甲状腺肿大及充血,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待患者基础代谢率接近正常,循环系统情况改善后再行手术;术中操作轻柔,残留腺体适宜,术后继续使用碘剂,皮质激素是预防甲状腺危象的主要措施。
3.2 喉返神经损伤的预防 大多在处理甲状腺下动脉时损伤,因喉返神经的解剖变异在甲状腺下动脉处最多见,且术中牵拉甲状腺时神经随着移位,若在甲状腺假被膜外进行分离结扎下极血管,势必造成神经损伤是其主要原因。本组均行包膜内离断甲状腺下动脉及保留后包膜,不显露喉返神经,无1例发生损伤。其预防措施主要为包膜内切断甲状腺下动脉,保留后包膜完整,注意神经变异,操作轻柔,避免大块钳夹结扎组织。护士对已有喉返神经损伤的病人,应认真做好安慰解释工作,并适当应用促进神经恢复的药物,结合理疗、针灸,促进恢复。双侧喉返神经损伤会导致两侧声带麻痹,引起失音或严重呼吸困难,需作气管切开。
3.3 呼吸困难和窒息的护理 多发生在术后48小时内,主要原因为切口内出血压迫气管、喉头水肿、痰液阻塞、气管塌陷。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烦躁、发[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中的体会 下一个医学论文: 静脉输液后快速拔针与缓慢拔针临床效果研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