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后呼吸道护理 |
|
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后呼吸道护理
摘要 目的:探讨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后呼吸道护理的有效措施。方法:通过对我科2004年1~6月收治的56例2个月~3岁的婴幼儿针对呼吸道护理进行全面的病情观察。早期采用呼吸机辅助通气,配合良好的呼吸管理,气管插管护理,呼吸道的温湿化,气管内吸痰,拔管后给予吸入气体温湿化,雾化吸入,肺部体疗,鼻民管吸痰等一系列护理措施。结果:本组56例患儿通过实施有效的呼吸道护理,成功地预防和降低了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其中52例无呼吸道并发症发生。4例出现呼吸道并发症并顺利康复。结论:加强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后的呼吸道护理,能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婴幼儿死亡率。
关键词 婴幼儿 心脏直视手术 呼吸道 护理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4年1~6月实施心内直视手术的婴幼儿56例,男35例,女21例,年龄2个月~3岁,体重3.5~15kg。室间隔缺损21例,其中合并轻—重度肺动脉高压9例,房间隔缺损18例,法洛氏四联症12例,动脉导管未闭4例,肺动脉瓣狭窄1例。术后均采用气管插管Drager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气管插管时间2.5~96小时。
2 术后呼吸道护理
2.1 机械通气的护理
2.1.1 保证气管插管的功能位 患儿回室后立即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核对气管插管深度,拍摄床头X线胸片,调整并确定气管插管位置。密切观察患儿呼吸情况,每小时听诊双肺呼吸音,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气管插管的固定要妥善牢靠,通过临床实践,我们采用三行胶布固定法(一条胶布撕成均匀的三等份,不可撕到尾端,余留15cm,中行胶布平行固定贴于口唇周围,上下两行胶布交叉缠绕固定气管插管)比较牢固。
2.1.2 有效镇静 临床上我们遵医嘱给予适当的镇静剂和肌松剂,使患儿处于安静状态下,可降低耗氧量,也可减少躁动时气管插管对气道黏膜的损伤,减少拔管后的喉头水肿。
2.1.3 气道的温化与湿化 有实验证明,机械通气中,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1]。本组病例使用呼吸机时,我们将蒸馏水加入呼吸机湿化罐,调节吸入气体温度为33~35℃,罐内随时添加蒸馏水,所用Drager呼吸机还配备雾化装置,每2~3分钟用气道雾化十五分钟,临床效果较好。
2.1.4 气管内吸痰 婴幼儿在气管插管期间不能自主排痰,及时行气管内吸痰是协助患儿排痰的唯一可行有效的方法,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手段。①选择适宜的吸痰时机。②选择合适的吸痰管:一次性硅吸痰管,外径小于气管插管内径的1/2[2],有端孔和侧孔。③吸痰的压力:在吸痰过程中,吸引负压应控制在7.98~10.64Kpa[3],避免深部大负压吸引。④正确的吸痰方法。
2.1.5 胸背部体疗 机械通气治疗时,应重视患儿的肺部体疗。
2.2 拔管的护理 当患儿病情稳定,完全清醒,自主呼吸恢复,血液动力学平稳,动脉血压分析正常时,才可考虑拔管。拔管前4~6小时停止鼻饲,以防拔管时患儿呕吐导致误吸。拔管前必须吸尽气管内分泌物及聚集在咽喉部、口腔内的分泌物,解除胃肠胀气,抽空胃内容物,拔除胃管。然后应用简易呼吸器纯氧膨肺,在张肺状态时迅速拔除气管插管,切不可将吸痰管放入气管内边吸痰边拔管。拔管后立即清除后鼻道和咽喉部的分泌物,根据患儿情况选用合适的吸氧方式。
2.3 拔管后的呼吸道护理
2.3.1 密切观察患儿呼吸、循环及全身情况,随时记录患儿呼吸次数,听诊双肺呼吸音,注意有无鼻翼煸动,呼吸增快、费力,三凹征,紫绀,烦躁不安等缺氧现象。拔管半小时后复查动脉血气。
2.3.2 吸入气体的温、湿化 我们采用呼吸机湿化罐进行温、湿化。
2.3.3 雾化吸入
2.3.4 体疗 拔管后加强肺部体疗是减少肺不张,预防肺部并发症的有效措施。患儿拔除气管插管后1小时后开始做体疗,以后每2小时做1次,除特殊情况外一般后半夜让患儿充分休息,延长体疗的时间。
2.3.5 鼻导管吸痰拔管后的婴幼儿在痰多粘稠又无力咳嗽或不会咳嗽的情况下需行鼻导管吸痰或[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早期康复护理在偏瘫病人中的应用体会 下一个医学论文: 主 髂动脉狭窄 闭塞的介入治疗护理与观察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