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肠瘘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


             肠瘘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               肠外瘘是腹部手术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由于随消化液的丢失而导致营养物质大量丢失,以及机体因感染、创伤应激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极容易发生营养不良,文献报道肠瘘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55%~90%[1,2],所以营养支持治疗对于肠瘘患者极其重要。黎介寿等[3]在国内率先提出对肠外瘘患者开展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与肠外营养相比,既经济又方便,也不易出现长期静脉营养带来的一些并发症,但肠内营养也会出现腹胀、腹泻、管道阻塞等并发症,良好的护理对其愈后也极为重要,现对我院2001~2005年以来肠瘘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8例,其中男20例,女8例,年龄33~80岁,平均48.5岁,胃大部切除术后十二指肠瘘3例,十二指肠外伤修补术后3例,胆道术后十二指肠瘘7例,外伤性胰挫裂伤术后胰瘘4例,肠瘘2例,腹膜后肿块术后肠瘘2例,壶腹部肿瘤术后肠瘘4例,全结肠切除术后1例,结肠癌术后2例,其中外院转入9例,漏出量约100~1500ML。出现腹胀腹泻者1例,淤胆3例,发热2例,营养管堵塞3例,吸入性肺炎1例,水电解质紊乱 2例。 2例自动出院,其余痊愈。 1.2  方法和途径  全组患者在禁食期间,均进行了全肠外营养支持(TPN)。 营养支持采用渐进式方法,从500ml/d营养液,以20~40ml/h的速度开始,逐渐增至生理需要量,一般为2~3天后给予全量。 营养液采用能全力、百普素﹑瑞素或我院营养科配制的营养餐。分别经口服5例、鼻胃管13例、空肠造瘘10例。 2  护理 2.1  评估患者营养状况,监测水、电解质变化  正确评估患者营养状况是进行营养支持的前提,也可了解机体对营养支持的反应及营养素供给是否恰当[4,5]。可通过监测患者体重、三头肌或腹壁皮肤折皱厚度、血清蛋白、氨平衡来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及时调整营养素供应量;同时注意水、电解质的变化,防止失调引起的并发症。 2.2  管道护理  肠瘘患者管道很多,正确区分营养管及引流管,妥善固定各营养管及引流管。经营养管进入者,在营养液进入前后都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滴入,防止阻塞管道,本组3例管道堵塞患者因营养液输注完毕未及时冲管引起。还要注意营养管体外管道长度,有无扭曲、脱落.保持接口洁净,护理瘘口及周围皮肤时勿污染造口管,输注完毕时用无菌纱布包裹。造瘘管放置者,2~3天清洁消毒管周围皮肤,用无菌纱布覆盖。 2.3  营养液的管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家庭经济条件,选择合适的营养素。营养液要新鲜,现配现用,自我配置时要注意各种成分的比例,防高渗或低渗引起不适,新鲜饮食不应与已使用过的饮食混合,营养液开封后未使用及使用过程中均不超过24小时,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污染营养液[6]。 2.4  营养液输注的注意点  第一次先用生理盐水输入,营养液输注时从低浓度慢速度,20~40ml/h,500ml/d开始,可减少肠内营养再灌食综合征[7],即肠内营养实施早期出现发热、淤胆、腹泻。本组2例在肠内营养次日出现发热,一般低于38.5度,2~3天后恢复正常。有3例胆道术后患者在肠内营养早期出现黄胆加重,查AKP、r-GT、GPT、GOP均不同程度升高,7~10天后淤胆指标逐渐下降。营养液按照患者的耐受程度逐渐增加至1500~2000ml/d,输注时常规使用输液加温器行营养管局部加温,必要时用输液泵控制滴速。同时应抬高床头30~45度或取半卧位,减少翻身、叩背,鼻胃管放置者要经常检查其位置,防止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特别是年老体弱者,本组1例为81岁胆道术后患者,输注营养液后10分钟,由于咳嗽给于翻身叩背,出现吸入性肺炎,导致病情加重,最后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 2.5  心理护理  肠瘘后病情复杂、病程长且医疗费用数额巨大,患者承受着身心痛苦,情绪波动起伏,随着病情好坏而时喜时忧,医护人员要多巡视病房,关心体贴病人,及时主动做好生活护理、基础护理。解答其疑虑问题,如腹壁粪漏后及时给予清洁,防止或减少异味,保持患者的自我形象,使患者感到如家般的温暖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银屑病患者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
    慢性下腰痛患者腰屈伸肌的等速肌力评价
    帕金森病和脑血管病恢复期患者肌肉硬度
    创伤患者褥疮发生的评估及其防治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病毒全长基因
    浅表淋巴结肿大的151例艾滋病患者淋巴
    利巴韦林累积剂量对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
    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不同模式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抗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胰腺功能变化的临床
    应用PCR技术对DMD患者基因缺失及携带者
    60例无精子症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