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循证干预对腰椎术后便秘患者的影响 |
|
循证干预对腰椎术后便秘患者的影响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20世纪90年代受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思想影响产生的一种先进性护理观念[1]。是指护士慎重、准确和明确地应用所获得的最好研究证据,同时结合护士的专业技能和多年的临床经验,并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意愿,将三者完美结合,制定出适合病人实际情况的护理计划,并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2],为病人实施整体护理。EBN是新医学模式下的护理工作模式,是护理发展的趋势,已被逐步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我科自2005年1月至2005年10月,依据EBN的要求和思维方式对50例腰椎术后患者进行全面准确评估、针对个体差异、系统分析便秘的相关因素、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效果满意。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43岁,平均术后院内卧床时间14日,平均住院时间28日,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34例、腰椎管狭窄症10例、腰椎滑脱6例,所有病人均行手术治疗,处于疾病恢复期。1.2 判断标准 根据患者排便情况,以排便≥1次/3d即无效,1次/1~2d即有效为判断标准。
2 循证方法
2.1 提出护理问题 腰椎手术后,由于术前禁食、灌肠,术中麻醉的影响,术后病人需绝对卧床,肠蠕动减慢,加之术后饮食结构改变,饮水量少及排便习惯的改变,便秘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此,首先收集患者术前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排便习惯,有无既往病史等,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后进行系统分析,如实告知患者便秘发生的相关因素和可能出现的症状,如腹胀、食欲减退,烦躁,全身不适等,提出潜在的护理问题,与患者、家属一起有计划的制定患者乐于接受、符合患者自身实际情况、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法与措施。
2.2 进行文献检索,论证护理措施 针对患者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进行相关的文献检索,寻找科学、合理的证据。选择检索词为便秘、原因、预防,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得知便秘是粪便在肠腔内滞留时间过久,粪便干燥硬结,排出困难,引起肛门坠胀疼痛、腹胀、食欲缺乏等不适的一种临床症状。腰椎术后由于活动受限及长期卧床休息,进食有限,特别是谷物与纤维类食物摄入相对减少,肠蠕动减弱,故多引起便秘。同时镇静止痛剂的使用(PCA和吗啡)及长期服用刺激性泻剂的病人容易导致便秘[3],而便秘患者在排便过程中情绪急躁、过度用力等因素可导致原发病加重,因此,保持大便通畅是腰椎术后患者的常规治疗措施。
2.3 用循证护理的原则评价证据,制定相关的护理计划 将收集的护理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对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及临床应用性等通过严格评价,得出确实结论,将真实、可靠的最佳证据,用于临床护理决策。将其与个人经验和患者的实际结合起来,制定有效的护理计划,并以论证相关措施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为依据,及时修订护理计划。
3 干预方法
3.1 饮食指导 保证充足水分及食物纤维摄入,可有效达到软化粪便的目的。每日饮水700~1000ml,保证每天食物纤维摄入量20g[4]。饮水最好饮红茶、老茯茶,因其有润肠通便、降血脂的作用,睡前喝一杯蜂蜜水或清晨空腹饮一杯淡盐开水均有助于大便通畅[5]。
3.2 腹部按摩 护士协助患者取仰卧位,两腿屈曲,使腹肌放松,患者双手重叠(左手在下,右手在上)置于患者右下腹部,以大鱼际和掌根的力量,沿升结肠依次向直肠方向顺时针反复按摩约10min,每日睡前与清晨空腹前各1次,排便前20min进行,按摩时手法要缓慢、柔和。
3.3 排便训练 护士应定时对患者进行排便训练,即在每天早餐后按压肛门刺激肛门扩约肌,模拟排便过程进行排便训练,重建排便机制,争取重建与进餐相联系的刺激反应性排便,逐步适应病室环境,建立床上排便的习惯[3]。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排便环境,以热情、诚恳的态度关心、体贴患者,帮助其解除因排便习惯改变、疼痛及担心疾病预后而产生的恐惧、焦虑或易激惹等不良心态,达到心境坦然,心情愉快,积极配合治疗,避免有意识地抑制排便[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经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浅谈老年性痴呆病人的护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