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门诊病人的心理特征与心理护理 |
|
浅谈门诊病人的心理特征与心理护理
关键词 门诊病人 心理特征 心理护理
门诊工作是医院工作的第一线,是防病治病的前哨阵地,也是患者检查,治疗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门诊病人数量多,流动性大,病种与病情复杂,患者来自社会不同的阶层,同时因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不同,他们的心理状态积压有差异,要使其在短时间内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门诊护士必须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行护理。现将我们在门诊工作中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行护理的体会浅谈如下:
1 有迫切就诊的欲望和急躁,多疑心理
1.1 门诊患者疾病缠身来医院就诊,他们对医院环境不熟悉,面对其它患者的呻吟及就诊手续繁多等因素,容易产生急躁心理。而传统的诊疗形式与内容已不能满足病人的要求,由于门诊医生工作量大,一般10~20分钟诊治一位病人,在这样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有细致的心理治疗。常常是病人还未讲完,处方早已开好,致使病人认为排队挂号时间长,而看病时间短,恐怕自己的病诊断不清或不信任医生的诊断,这样就容易造成医患之间的矛盾,隔阂和纠纷,使患者有对其它检查和治疗产生多疑,尤其需做特殊检查的病人其表现更为突出。从而影响了病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措施。
1.2 门诊护理人员要善于组织管理,尽量缩短病人的候诊时间,利用候诊时进行卫生宣教,以便了解病情,了解病人的思想情况,掌握其心理状态,给予适当地心理咨询,认真做好分诊及其它服务性工作,尽量做好每诊室内一医一患的秩序。
1.3 在门诊各个岗位上的护士要以精神饱满的姿态,良好的修养,沉稳的情绪,熟练的操作技术取得病人的信任,对一切病人给予同情与关心,决不能用粗暴的态度和生硬的语言,更不能对病人因生病忧虑而表示讥讽、轻视,对患者的各种询问耐心解释,仔细倾听,给予情感上的尊重,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
2 有恐惧,焦虑不安的心理
2.1 门诊病人病情各异且较集中 由于我院门诊条件有限使传染病人和非传染病人在门诊中心注射治疗中基本上混在一起,使病人产生紧张情绪,担心疾病传染他人和被他人传染,在治疗期间情绪不稳定,表现出焦虑不安的心理,到护士那里注射时产生抵触情绪,把对医院不满和疾病的痛苦倾泄于护士。
2.2 在治疗时护士应主动接近病人,耐心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疾病的病因,预防疾病的方法和医院对此所采取的措施,使病人从心理上消除疾病的传染因素。
2.3 特别是儿童在患病时最易产生恐惧心理,家属的情绪也受患儿病情所左右,并感染着患儿的情绪。注射时患儿的恐惧心理表现尤为突出,家属迫切要求有经验的护士为孩子打针。在治疗时护士应主动亲近孩子,使患儿对我们产生信赖感,减少恐惧,以配合治疗,注射时用语言进行暗示,提高患儿对疼痛的耐受性,鼓励患儿培养坚强的性格。热心对待每一位病人,给病人以精神上的安慰,消除焦虑不安的心理。
3 有忧郁及对疾病失去治疗信心的顾虑
3.1 有些病人尤其农村病人到处求医,经过多次,多方面的治疗病情没有好转,造成很大的负担,同时也给家庭带来累赘。某些长期患病和慢性病患者,考虑到自己患病,事业将毁于一旦,加之医疗费用较高,病人承受能力有限,使病人表现出忧郁的心理,对自己疾病的治疗失去信心。对这类病人应给予精神上的安慰、疏导,增进其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坚持治疗。
3.2 鼓励病人平时注重加强体育锻炼,增加抗病能力,不要过多地考虑事业,学一点“知足者常乐”的精神,免除个人得失与烦恼,热心对待每一位病人,给病人以精神安慰,消除焦虑不安的心理。
3.3 门诊护士还应尽量帮助病人做其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有意识地让病人体会互相帮助的益处,这样能更多地让病人感受到人生快乐,有利于病人克服各种消极思想。另外护理技术操作准确、熟练、轻柔可增强病人治愈的信心。
总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刺激,使人们的心理压力加重。门诊患者的心理护理实质就是调解患者的心理情绪,使患者在就诊期间能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使他们的心理压力减轻,这[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骨折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 下一个医学论文: 护理程序在双侧全髋关节同期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