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折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 |
|
骨折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
摘要 目的:解除骨折产生的不利于身体康复的心理反应。方法:与我院近一年来收治的126名骨折病人对话交流。耐心细致地观察每位病人的心理变化,并作出与之相应的正确心理护理。结果:通过对126名骨折病人进行心理护理,所有骨折病人都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尤其37例骨折情况较重的病人,解除了思想顾虑,积极配合医护人员作治疗,在最短的时间内康复出院。
关键词 骨折 心理护理
当一个正常人面对突然的骨折,往往心理上产生很大创伤,产生抑郁、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甚至出现轻生的过激行为。这更需要对他们进行心理护理。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越来越体现出其特有的能动性。护士通过与病人进行心理沟通,促进了护理模式的转变,协调了护患关系,增强了病人对护士的信赖感。在疾病治疗的护理过程中正确运用心理学知识,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帮助病人解决问题,使病人精神处于良好的心理平衡状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我院,心理护理应用于临床治疗更体现了其必要性。本文通过对126名骨折病人心理反应总结出以下几点护理经验,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近一年来共收治126名骨折患者。其中属于车祸伤69例,男性骨折病人98例,女性28例,年龄最大87岁,最小16岁。
1.2 患者心理表现126例骨折患者中,103例表现有焦虑、担忧、恐惧等心理反应。29例骨折患者接受不了可能留有后遗症的不良后果,无缘无故对家属或我们医护人员发脾气,甚至是责骂,对治疗产生对抗,情绪较为激动,有19例骨折患者情绪比较乐观,积极配合医护人员作治疗,在这19例患者中除3例骨折情况较重外,余骨折情况均较轻。
1.3 结果 通过对126例骨折患者进行不同层次的心理护理,126例骨折病人入院后很快进入角色,精神处于最佳或较佳状态,对各自的病情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接受手术治疗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主动配合做各项治疗,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病人在最短的时间内康复出院。
2 心理护理
2.1 创造合理、整洁、舒适、良好的环境 环境可以感染和影响人的情绪,建立良好的医疗环境,可以给病人安全舒适感,减轻病人的思想负担,使病人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态,有利于病人的休息和防止病人不良情绪的产生。因此,病室应保持空气新鲜、整洁、安静无噪声。加强对病人家属的宣教,使其自觉限制探视者人数,保证病人充分休息。
2.2 消除病人的紧张恐惧感 由于骨折发生突然,多在意外时不幸发生,如车祸伤、摔伤等。病人往往没有思想准备,心理应激引起的矛盾往往导致其精神紧张,产生恐惧、绝望等不良情绪反应,担心自己的骨折是否手术或者手术时主刀者是谁,医术及手术的安全性,是否会留下后遗症,今后生活怎么办等一系列情绪反应。我们针对病人骨折后产生的这种焦虑、恐惧,求生欲望强烈,把生命的希望寄托在医护人员身上的心理特点,在迅速熟练地为病人做手术准备的同时,迅速与病人作心理沟通,耐心细致地向病人解释其骨折的情况,治疗的一般程序,尽量使病人情绪稳定下来,使其积极主动地配合我们的医护工作,以良好的心态迎接手术。手术过程病人会对医护人员及病房,手术室等医疗环境的刺激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此时病人特别注重医护人员的态度以及其对医护人员的心理评价。如果病人对医护人员缺乏必要的信任感,可激发起病人焦虑、恐惧的心理牲。此时我们护士的语言应谨慎,加强开展全程优质服务,陪伴检查,护送手术室,使病人充分体会到温馨,创造真诚可信,认真负责、自信通情的人文氛围;认真观察病人并指导病人配合手术,使病人能感觉到我们在全神贯注地给他做手术,并能因随时得到医护人员的关怀而产生安全感、信任感,消除其紧张焦虑的情绪。
2.3 降低病人的疼痛感 疼痛会影响病人的睡眠和休息。会使病人耗费大量的精力和能量。病人经历痛苦的时间越长,越会精疲力竭,再次丧失治疗的信心和勇气,阻碍了骨折的愈合影响了身体的健康恢复。这时我们护士应耐心倾听病人对疼痛的表达,并掌握传达正确同情心的技巧,让病人感到我们在关心他们。耐心细致的给病人解释引起疼痛的原因,采取去除或缓解疼痛的措施。如:改变姿势、变换体位等。与病人进行对话交流,分散他们对疼痛的注意力,还可诱导他们处于某一美好的情景中,以达到放松的目的。或是引导他[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浅谈门诊病人的心理特征与心理护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