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脂肪肝的诊治进展 |
|
清晰可见者为重度。CT检查对FLD诊断的准确性优于超声,它可对FLD的强度、范围做出估计,但其费用较贵和有放射性损害为其不足,尤以不适合人群的普查。
4.4 肝脏穿刺活检[2] 肝穿刺活检是FLD诊断和定量判断肝组织炎症、坏死和肝纤维化唯一可靠方法,是临床诊断的金标准。然而,由于肝脏穿刺活检为创伤性检查,一般患者不易接受,而且目前对单纯性FLD的确诊很少需要依赖肝穿刺活检,故肝穿刺活检主要用于对难以区别的灶性FLD与肝恶性肿瘤的鉴别、原因不明的肝酶学与生化异常的鉴别以及用于对肝纤维化程度与疾病预后的判断等。
5 脂肪肝的防治[5] 对于FLD的防治目前主要是采取祛除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调节饮食,修正不良行为,合理运动以及必要的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从而使FLD得以尽早治疗,达到及早逆转消退和有效防止其并发症发生的目的。
5.1 饮食有节,膳食平衡 饮食不节,膳食构成比例失调,是导致FLD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饮食应以低糖、低盐、低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为原则。FLD患者饮食必须忌饮酒、忌高脂肪、高胆固醇、油炸煎烤等食物,一日三餐定时定量、早餐要吃饱、中餐要吃好、晚餐大半饱,避免过量摄食、进零食(特别是甜性零食)、吃夜宵等不良习惯,以免扰乱代谢功能,诱发肥胖、糖尿病和FLD。
5.2 坚持运动,适时适量 FLD病人坚持适当体育运动,有助于减轻体重、控制血糖、降低血脂,促进肝内脂肪沉着消退,有利于FLD康复。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人体若长期缺乏一定量的运动又不注意合理营养引起能量消耗减少,在一些有遗传背景者可发展为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ELD。因此,应根据自身情况,坚持参加中等运动量体育锻炼如慢跑、步行、上下楼梯、打羽毛球等,并力争持之以恒。
5.3 定期健康检查 对于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或其有家族史个体应有自我保健意识,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具体内容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血压、以及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血脂、丙氨酸转氨酶和肝脏B超检查以早期发现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及相关疾病,从而及时采取措施阻止病情发展,做到全民预防,未病先防,已病早治的原则。
5.4 药物治疗[6,7] FLD尚无特效的药物治疗,目前药物治疗FLD仅起辅助作用,且要根据其病因及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合理选用。对于降脂药物的应用目前尚有争议,因为许多降血脂药物可能驱使血脂更集中于肝脏进行代谢,反而使脂质储积并损害肝功能,故FLD患者应慎重选用降血脂药物,不伴有高脂血症的FLD患者,原则上不用降血脂药物;酒精性FLD伴高脂血症,戒酒是最好的治疗,一般无需应用降血脂药物;肥胖症、糖尿病性FLD伴有高脂血症,除非同时有冠心病,否则仅对于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及治疗原发病3个月后血脂持续异常者才给予相应的肝功能影响较小的降血脂药物;原发性高脂血症所致的FLD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可应用降血脂药,但需适当减少剂量并监测肝功能等安全指标,必要时联用保肝药物,或在肝损害得到纠正后再进行降血脂治疗。
关于保肝药物的应用,尽管现有的保肝药物不能减少肝内脂肪含量,但它可通过修复生物膜、拮抗氧应激/脂质过氧化损伤以及抗炎和抗纤维化等机制,来减轻脂肪性肝炎的程度,阻止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发生。临床上一般选用1~2种保肝药物治疗半年以上,或用至血清氨基转移酶恢复正常、影像学检查提示FLD逆转消退时为止。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脂肪肝诊断标准(草案).中华肝脏病杂志,2001;9:325
2.郎振为,胡中杰,王思奎,等.非酒精性肝炎的病理临床观察.中华肝脏病学杂志,2003;11:81~83
3.潘红英,叶荣夏,施军平,等.非酒精脂肪性肝炎的病理与临床分析.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384
4.范建高,曾民德.脂肪性肝病.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120~122
5.权当镇,孙自勤.新肝脏病学.第一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906~908
6.李李,孙业恒,吴系科,等.脂肪肝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现代预防医学,2004;31:338~340
7.王宝思,张定风.现代肝脏病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18~120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呼吸机治疗期间的气道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吸毒人员消化道异物55例治疗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