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乐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
|
快乐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摘要 介绍了快乐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通过分析不同年龄阶段患儿的心理特征,从满足其心理需要入手,采取相应的形式并创造出符合儿童心理的环境和氛围,使患儿得到的护理与快乐相伴,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儿科 快乐护理
Key Words Pediatrics Nursing care with happiness
2003年6月开始,我院开展了快乐护理。两年来随着开展内容的充实、形式的完善、内涵的提高,使其越来越受到广大患儿的欢迎,促进了患儿的心理成长和疾病的康复,患者满意度提高了约10个百分点。快乐护理是基于儿科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的快乐护理,是形式加环境加氛围所取得的综合效果。
1 儿科病人的心理特征 婴儿出生后需要得到安全感和可依赖性,从而获得信任感。1.5~3岁的孩子,开始具有喜欢自己动手做一些事情以试探自己的倾向[1]。如果我们允许儿童按自己的方式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并以灵活的态度认可儿童所表现的行为,将会使其获得自主感而快乐。3~6岁的孩子,由于日益增强的语言和运动能力,使他们有了参与各种活动的欲望。6~11岁的孩子所追求的是自己的学习和活动获得成绩,从而得到成人的认可和赞许[1]。12~18岁已进入青春发育期,非常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整个儿童期的心理基本特征表现为: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可塑性强,好模仿。情绪波动大,意志力差等[1]。而生病的孩子,由于需要接受“痛苦”的治疗护理,甚至住院与伙伴同学分离,影响学业,可能还会表现出退缩、恐惧、抑郁、自卑、分裂焦虑、多动、交往不良等心理问题。这些将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和人格完善产生负面作用。快乐护理就是根据儿科病人的心理特征,采取各种措施使患儿得到的护理与快乐相伴,从而减轻痛苦和不良情绪的影响。
2 快乐护理的措施 孩子进入医院后,应在他们视线能及的位置看到各种儿童画、卡通画以及他们喜爱的小动物形象。墙壁颜色宜选用暖色。注射室、治疗室、诊察室等门楣可设计成尖顶的“聪明小屋”以及草莓形、月亮形等形态各异的样式。护士服装色彩以粉色、果绿等为宜。
新生儿如果能得到护士的合理照顾、哺育、关心与爱抚,会使他感到世界的安全和可依赖。首先应给新生儿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室内温湿度适宜,低徊的轻音乐,电孵箱内悬吊着彩色球,医护人员和蔼的面容,亲切的语言。在孩子情绪不稳定哭闹时,给予安慰奶嘴。做任何操作时,都应动作轻柔、准确、熟练。由后向前轻抚孩子的头顶部,对新生儿也要时常使用安慰性、赞许性以及表示抱歉的语言。对于患病的孩子,我们不仅要给他们一个温馨和谐安全的环境,还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心理特征,采用治疗前让接受过治疗的孩子谈感受,治疗时鼓励孩子勇敢面对,治疗后颁发小奖状、送精美贴花等方式,让孩子产生自豪感而忽略治疗带来的痛苦。住院期间,如遇孩子生日或孩子的节日,组织孩子们举行联欢庆祝活动,让孩子们展示各自的才艺。建立“我们的家园”专栏,请孩子们画出或写出使他们快乐的事,张贴他们丰富多彩的生活照,让大家分享快乐。尊重每一个孩子,满足他们的合理需要,他们自己想做又能做的事情,尽量让他们自己做。如刷牙、洗脸、叠衣服等(重病人除外)。不要随便拒绝孩子的参与。根据孩子的病情和能力,组织适合他们的游戏。评选最勇敢宝宝等。
快乐护理同时需要家长的配合,因此作好家长的工作也很重要。树立良好的医护人员形象,使家长不再用“护士”“打针”等作为压力源来刺激“不听话的孩子”。帮助家长克服因孩子生病而出现的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加强护患沟通,尊重家长的权利。如有因治疗护理需要剃胎毛时,一定要征求家长意见,如无家长陪护,可将剃下的胎毛用信封保管好交给家长。
3 快乐护理的效果
3.1 患儿不再反感到医院看病和住院了,尤其是慢性病经常需要到医院就诊治疗的孩子 有的患儿快到“六一”儿童节时坚决不出院,一定要在医院里过完节再走。有的孩子甚至把医院作为表现才能的平台,因为他们的“勇敢”“会讲故事”“会唱歌”等在幼儿园、学校、家庭被忽视的“长处”,在医院里得到肯定和赞扬。
3.2 遵医行为得到[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配合及护理150例 下一个医学论文: 肝功能不良者给药的观察与护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