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胸手术围术期加强呼吸道护理干预的方法及效果分析 |
|
开胸手术围术期加强呼吸道护理干预的方法及效果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开胸手术围术期加强呼吸道护理的方法,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了两组开胸手术病例,100例实施围术期加强呼吸道护理干预为治疗组,在未实施围术期加强呼吸道护理干预的病例中随机选择其中100例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病例的开胸手术后常见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结果:开胸手术后的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在实施围术期加强呼吸道护理的病例组(12%)明显低于对照组(37%)。结论:实施开胸手术围术期加强呼吸道护理,是减少和预防肺部并发症的重要方法。强调做到病人“知”、“信”、“行”,主动配合呼吸道护理;个体干预和宣传干预相结合;以“吸”、“拍”、“翻”、“雾”、“咳”为重点措施的重要性。
关键词 开胸手术 肺部并发症 围术期加强呼吸道护理
开胸手术后常出现肺部并发症,影响患者术后顺利康复,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及增加患者住院费用。在临床护理中,加强围术期的护理干预,是临床护理与预防相结合发展的趋势。我们回顾性分析总结了实施开胸手术围术期加强呼吸道护理干预的方法及效果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与分组 我们回顾性收集了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开胸手术460例,2003年2月开始,我们对其中200例进行了围术期加强呼吸道护理干预,随机选择其中100例为治疗组。从其余260例中随机选择100例作为对照组。排除病例包括:术前存在肺感染、合并有糖尿病。手术种类包括:肺叶切除术或全肺切除术;食道手术或食道切除术;纵隔肿瘤切除术;肺气肿部分肺切除术;肺大泡切除术;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胸部创伤等。麻醉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全麻。双腔插管270例,单腔插管190例。术后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230例,辅助时间2~48小时。
1.2 开胸手术后并发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根据病案记录采集以下几种开胸手术后并发症:肺不张、肺感染、胸腔积液、肺功能不全。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有:吸烟史≥10年(每日吸烟量>20支);双腔气管插管;留置鼻胃管;手术方式(微创手术或常规手术);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术后排痰困难;术后明显伤口疼痛等。上述危险因素两组间病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
1.3 统计学处理 两组资料比较分析用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两组病例开胸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病例开胸手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治疗组 对照组
并发症 例数百分率(%) 例数百分率(%) x2值 p值
例数 100 100
肺不张 4 4 12 12 4.38 <0. 05
肺感染 3 3 11 11 4.92 <0. 05
胸腔积液 5 5 14 14 4.71 <0. 05
3 讨论 开胸手术后常出现肺部并发症,影响患者术后顺利康复,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及增加患者住院费用。开胸手术围术期呼吸道护理是减少和预防肺部并发症的重要方法,我们从2003年开始实施开胸手术围术期加强呼吸道护理干预,且收到良好的效果。从效果分析中可以见到,在实施加强呼吸道护理干预的病例中,开胸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对开胸手术患者实施加强呼吸道护理干预的目的,预防和减少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痛苦,促进患者术后顺利康复,进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降低患者住院费用。具体开胸围术期加强呼吸道护理干预的方法:
3.1 做到病人“知”、“信”、“行”,主动配合呼吸道护理 知:要使所有病人知道开胸手术的一般知识,呼吸道护理的重要性。开胸手术,对患者是一大创伤,大多数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担心愈后情况,因此,护士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病人说明开胸手术的目的,如何克服痛苦,主动配合采取行之有效的呼吸道护理措施,可以预防肺不张、肺感染、胸腔积液等并发症。信:建立起护患间相互信任关系,护士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一定的交流技巧,针对病人迫切需要了解自身疾病诊治过程中的疑惑,通过护士自身的语言和行为去影响病人,使病人感到护士是可信的,能够给他(她)提供帮助。行:利用护士的影响力,帮助和指导病人将干预的内容付诸行动,如术后多巡视病房,询问病人的感觉,辅助病人作“吸”、“拍”、“翻”、“雾”、“咳”等有效排痰,以助保持呼吸道通畅。
3.2 干预方法 我科采用了个体干预和宣传干预相结合,同时运用健康教育形式指导,以个体干预为主,宣传[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住院精神障碍病人冲动伤人行为的防护 下一个医学论文: 阿托品中毒护理与抢救要点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