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血压健康教育 |
|
高血压健康教育
高血压是世界高发的流行病之一。在我国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发病率成直线上升趋势,调查显示每10年上升的速度达到25%。中国有1亿多高血压患者,且城乡差别逐渐缩小,发病人群逐步年轻化。高血压病不仅发病率高,且常引起心、脑、肾并发症,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无形杀手”,但在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很低。据资料显示我国知道自己有高血压的人仅占患者总数的30.2%,进行治疗者24.7%,得到有效控制的仅为6.1%。相当于美国20年前的知晓水平。因此加强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对我们卫生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重视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并不断拓展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
1 扩大高血压健康教育对象的范围
1.1 全人群健康教育(主要是健康人群、重点为儿童青少年、家庭妇女)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生活中易养成各种影响健康的行为。因此通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方式,使儿童少年从小树立全面的健康观念,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饮食习惯,防患于未然,使成年人的知、信、行向有利于全身心健康的方向发展,并矫正不良习惯,逐渐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1.2 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 加强随访和管理,通过健康教育使其知道坚持按时服药和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良好的保健服务,防止病程恶化,预防并发症发生,促进康复。
1.3 高血压高危人群健康教育 采用健康教育促进矫正不良行为习惯,逐渐养成健康生活方式,采用有效的监督、控制,减少和避免高血压的患病风险。
1.4 加强对目标人群最有影响力的人群健康教育 通过教育使病人家属、亲朋好友、近邻、医护人员等去影响病人,督促其自觉养成遵医行为,逐步改变不良习惯,最大限度取得良好效果。
1.5 领导者和决策者教育 向领导者和决策者提供信息,让其了解高血压预防的重要性,预防工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利于使高血压预防成为全社会的行动获得决策,组织协调、环境、舆论和经费等的支持,也是健康教育项目能获得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
2 高血压健康教育的形式、方法多样化
2.1 集中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相结合。
2.1.1 在社区和医院成立健康教育大课堂,定期对教育对象进行集体指导,大众传播。
2.1.2 对入院病人进行个别指导,评估病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制订具体教育计划,突出重点,目标明确。
2.1.3 行为训练,让病患及家属掌握自测血压方法及注意事项。
3 高血压健康教育内容全面具体
3.1 教育对象应掌握高血压的一般知识 熟悉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发病机理及危害因素,长期高血压对人体的危害及并发症,熟悉原发性高血压的分期,老年高血压的主要特点。
3.2 平衡膳食,控制体重 采用低盐清淡、低动物脂肪、低胆固醇、低糖饮食、戒烟酒。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起到降低血压,预防心脑肾疾病的发生。
3.3 情绪稳定,适当选择运动 保持稳定的情绪,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不良心理因素的刺激。适当进行散步、体操、慢跑、骑自行车,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时间过长的剧烈运动。
3.4 培训自测血压技术,指导观察服降压药物的反应 高血压患者在服药过程中所出现的头昏、头痛、头胀等不适症状应及时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便于就诊时向医生提供参考数据,便于合理调整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扩大高血压健康教育对象的范围,采取多种形式对高血压的相关知识进行宣传教育。让广大人民群众及病患者认识到高血压预防及治疗的重要性并付诸行动,达到自觉地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采取健康生活方式,控制高危因素,减少发病率和降低血压。使病人养成良好的遵医行为,自觉遵从医嘱与治疗方案,保证疗效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高血压健康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参考文献
1.孙宁珍.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的解读.高血压杂志,2005,6(6):3782.李曼琼,罗艳华.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学
3.沈宁.病人健康教育指南
3.吴可贵.改变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减少高血压危害.高[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影响临床健康教育的因素 下一个医学论文: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探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