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头皮穿刺误入动脉引起血肿1例的教训 |
|
小儿头皮穿刺误入动脉引起血肿1例的教训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常见、最有效、最能迅速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但如在穿刺中误入动脉,未及时按压或按压时间欠长,就可出现血肿,甚至扩散到颜面部,现将我所遇到的1例观察4天的情况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儿,10个月,因发热给予抗菌治疗,行左额浅静脉穿刺(当时认为是静脉,实为动脉)。发现误入动脉后,立即拔针按压1分钟,约20分钟后,发现患儿皮肤苍白,毛孔增大,有3cm×3cm肿块,边界清楚。给予冷敷,未见消退,第2天,穿刺点周围皮肤紫黑,肿块边界不清,但左眼睑至鼻梁周围水肿,肤色苍白,界限不清。给予热敷,未消退。第3天观察穿刺点周围皮肤仍紫黑,肿块比前2天缩小,边界不清,但左眼睑、面部水肿,肤色苍白,界限不清。给予热敷,未消退。第4天,穿刺点周围皮肤仍紫黑,肿块无明显缩小,边界不清,左眼睑、面部仍水肿,肤色仍苍白,界限不清。仍给予热敷,未消退。后因患儿未来我院复诊,无法了解以后病情。
2 教训分析
2.1 头皮动静脉鉴辨失误 正常的小儿头皮静脉,呈淡蓝色,管壁薄,不易滑动,易固定,无搏动,血液呈向心方向流动。正常的头皮动脉,外观呈淡红色或正常肤色,管壁厚,易滑动,不易固定,血液呈离心方向流动。本例中,由于血管搏动不明显,位置比较表浅,导致动脉误认静脉。
2.2 误入动脉,按压是关键 在穿刺中不慎误入动脉,立即拔针,护士应亲自按压5~10分钟,必要时加压按压,本例中由于工作比较忙,嘱家长按压,并且未告知按压时时间和力度,只按了1分钟左右,导致血肿引起。
2.3 穿刺失败也应观察针眼 由于小儿头皮组织疏松,血管互相连通,一旦出现血肿,往往容易扩散,因而操作中护理人员应密切注意观察,利于及时发现。2.4 发现血肿及时采取措施 在出血期应用冷敷,使血管收缩,伤口缩小,血流减慢,血小板容易聚集,减少出血,减轻肿胀。在出血期过后,应采取热敷,使血管扩张,血流加速,促进瘀血吸收,利于血肿消退和恢复。
上一个医学论文: 家居腹膜透析存在误区及护理对策 下一个医学论文: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护理体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