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静脉穿刺成功体会 |
|
小儿静脉穿刺成功体会
小儿静脉注射法是儿科疾病的治疗和抢救中一项基本操作,是护理工作的一项基本功。如何提高小儿静脉注射的成功率,这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1 小儿静脉穿刺部位选择 小儿头皮浅静脉、手足浅表静脉都适合于静脉注射,但因年龄、疾病和治疗目的不同,对穿刺部位的选择也不同。新生儿至3岁的小儿宜选头皮静脉;3岁以上小儿宜选四肢静脉;慢性疾病宜由远心端选用;抢救时宜选肘静脉或大隐静脉;一般性治疗宜选用头皮静脉和肢端静脉;静脉推注钙剂、20%甘露醇及滴注升压药宜选肘静脉及大隐静脉;静脉采血宜选肘静脉、颈外静脉、股静脉等。
小儿头皮静脉分布呈网状,血液可以通过侧肢回流于颈内静脉颈外静脉至心脏,因此顺行和逆行进针均不影响静脉回流。正中静脉是头皮静脉较大的一支,具有静脉直、较大、不滑动、易固定的特点,注射成功率高;额浅静脉及颞浅静脉具有直、不滑动、易固定、暴露明显、不外渗等优点,是头皮静脉输液最佳部位,但此静脉较细小,技术难度大些;耳后静脉较粗、略弯曲、易滑动、不易掌握深浅度,且固定相对较难。
2 光线的强弱 光线明亮度及照射角度直接影响注射。明亮的自然光是理想的光线,在阴雨天或夜间借助150W灯置于操作者左前上方,距穿刺静脉50厘米高度为佳。
3 针头大小选择 4号半、5号半针头一般常用于头皮正中、额、颞、耳后、肢端浅静脉的静脉滴注;肘静脉、大隐静脉、采血或推注可用5号半~7号针头。
4 进针手法 头皮静脉、肢端浅静脉一般用直刺法,在欲穿刺的静脉上,针头与皮肤成10~15度角,针头斜面向上,通过皮肤将针尖直接刺入静脉;肘静脉、大隐静脉等较大静脉用斜刺法,在欲穿刺的静脉旁侧距静脉约1~1.5cm处,针头与皮肤成20~30度角,将针尖刺入皮下,在皮下潜行1cm左右再刺入静脉。
娴熟掌握以上各项基本操作与技能,在操作中要做到稳、准、轻、快,胆大心细,就能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上一个医学论文: 内镜下注射止血的治疗及护理体会 下一个医学论文: 家居腹膜透析存在误区及护理对策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