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护理技巧 课程改革的实践

表1  试点班与普通班学生能力评价 班别  人数  护理技巧 (理论)  护理技巧 (操作考核)  护理技巧 (毕业统考)  综合素质 调查  一次性 就业率  社会评价 普通班  165  74.7±14.7  75.4±6.3  74.9±13.4  81.3±12.2  61.8%  37人次优 试点班  42  75.8±12.6  82.2±5.6*  81.4±9.6*  92.5±6.1*[KG-*3]*[KG-*3]*  71.4%  20人次优   与普通班比较, P<0.05  P<0.01 4  讨论 4.1  新的教学计划突出了能力培养  相对于旧的教学计划,新的课程设置主要特点是:①构建了理论和实践教学两大体系,突出加强护理基本技能训练,包括增加课内实践学时、校内实训和校外见习、实训等。传统的护理学基础课程缺乏人文素质培养、实践动手能力训练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拓展。我们在如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的问题上,作了大量的试验与经验积累,为相关课程建设与改革提供了良好借鉴。通过这样“学而时习之”,学生毕业后即能以扎实的基本功上岗适应临床工作,并能适应人民群众多元化健康服务的需求。②使学生早期接触护理专业,有利于学生专业态度和专业素质的培养;有利于延长基本技能课程的训练时间[4,5]。 4.2  改革教材突出了护理特色  经过对试点班教学研究显示:自编教材《护理技巧》突出了专业技能技术培养,理论内容达到了“必需、够用”标准;整体结构简洁合理,正确地处理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既具有高级护理专业特色,又符合高职教育规律。 4.3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效果  真正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实施表现为:其一,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其二,无论哪种方法,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一直处于主动学习状态;其三,学、练、做结合;其四,“学而时习之”的思想贯穿始终。这种新的实践特征鲜明的教学方式更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两班课程测试成绩体现了教学方法改革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综上,我们经过三年多的改革探索和实践,《护理技巧》课程的育人成效已初步显示。但是进入WTO后,我国的护理教育与国际接轨还有距离。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刘翠华,吴先娥.护理技巧.第一版.湖北辞书出版社, 2004  2.殷磊.护理学基础.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 3.吴先娥,熊蕊,夏淑玲,等.高职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卫生职业教育,2003;21(8):23~24 4.闫瑞芹,沈宁,蒋艳,等.我国护理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进展及未来趋势.护理学杂志, 2005; 20(1):75~77 5.沈宁,刘华平,左月燃,等.我国护理人才需求预测的研究.护理管理杂志,2005;5(1):6~9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应用于护理诊断的探
    中医院实施整体护理的难点与对策
    也谈护理文书的改革
    时间护理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护理质量查房在整体护理中的实施与作用
    有关颅脑损伤病人护理诊断临床应用探讨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病人抑郁焦虑心理的影
    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
    西北军队医院开展整体护理的难点及对策
    母婴同室实施整体护理的探讨
    系统化整体护理责任护士的素质要求
    整体护理模式病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经纤支镜行瘤体注药治疗晚期中央型肺癌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