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输液反应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
|
小儿输液反应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静脉给药(分为静脉输液及静脉注射),其中静脉输液作为儿科诊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治疗手段,在临床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能连续给予患者所需的多种药物,并且避免了小儿口服药物困难及肌肉注射所带来的种种不良反应,尤其在抢救危重症病人的过程中显示了其他给药方式所不可替代的优势,但在临床上,因输液反应所引起的种种不良后果也屡见不鲜,这就要求我们在给患儿输液过程中,应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并给予对症处理。现就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所见到的几例输液反应,浅谈一下小儿输液反应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例一:患儿,男,6岁。因“急性胃肠炎”入院,入院时一般情况可,无明显发热,给予静点:5%葡萄糖液80ml+喜炎平100mg+0.9%生理盐水20ml,在液体静点5分钟时,患儿突然出现胸闷、心悸,考虑“过敏反应”,即刻拔除该组液体,行吸氧,对症治疗,约10分钟症状渐缓解,继续静点其它液体,未出现上述症状,考虑“喜炎平”引起的过敏反应。
例二:患儿,女,3岁。因“支气管肺炎”入院,入院时测体温38.8℃,患儿既往无青霉素、先锋霉素类过敏史。给予静点:5%葡萄糖液100ml+菌必治1.0g,在液体静点20分钟时,患儿出现哭闹、寒战、皮肤发花、四肢发凉、考虑“热原反应”,即刻拔除该组液体及时作对症处理,15分钟后,患儿体温达40℃,给予降温及时对症处理后症状渐改善。
例三:患儿,女,6岁。因“上呼吸道感染”入院,因其食欲欠佳,给予静点“能量合剂”:5%葡萄糖液50ml+ATP10mg+CO-A50U+Vit-C0.5g+Vit-B60.1g,液体静点10分钟时,患儿出现哭闹、烦躁,减慢输液速度后症状无改善,更换其它液体后症状缓解。次日静点该组液体时患儿再次出现上述症状,考虑患儿因体质因素对液体中某一成份过敏,停止静点该组液体后患儿再未出现类似反应。 以上三例均是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输液反应实例,其中例一为典型的过敏反应,例二为热原反应,例三考虑过敏反应,我们通常所说的输液反应指过敏反应主要包括三期,即寒战期、发热期、恢复期,其主要原因是液体被污染所致,过敏反应主要与液体中含有使具有过敏体质的病人致敏的抗原性物质,即致敏原,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严格掌握并遵守无菌操作,在患儿输液过程中,应经常巡视病房,发现不良反应时应做出正确判断,及时汇报医生并做出相应处理。年龄较大的患儿,在出现输液反应时,因恐惧可能会加重输液反应的某些症状,护理人员应给予开导、安慰缓解其紧张情绪,在出现输液反应时,一些家长可能会惊慌失措,护理人员应耐心解释,征得家长的配合,使患儿尽快恢复健康。
上一个医学论文: 护理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下一个医学论文: 1例经输尿管肾镜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后留置尿管引流不畅的观察与护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