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换位思考理念在护生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
|
换位思考理念在护生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在现代教育中,以培养学生非智力品质为目的的教学已成为趋势。将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也已成为护生带教工作的主要目的。换位思考是指人们对各种事物或现象能从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和理解。换位思考理念的实践方法有角色扮演及临床见习、实习[1]。2005年在笔者的带教工作中,将换位思考理念引入护生教学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护生84人,全为女性,年龄19—22岁。按批次随机分为试验组44人和对照组40人。试验组在教学中增加换位思考教学环节,对照组按常规教学。
1.2 方法
1.2.1 教学中引入换位思考理念 护生年龄较为年轻,且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关心、帮助他人方面比较欠缺。针对护生的这种现状,开展“假如我是病人”、“我心中的护士”等讨论和征文活动,培养护生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1.2.2 选择部分操作如静脉输液、肌肉注射、鼻导管吸氧等,进行角色扮演[2];
1.2.2.1 设置问题情景 由带教老师现场督导,提出问题情景。
1.2.2.2 角色分派 让一部分护生扮演病人,一部分护生扮演护士,另外一部分护生进行现场观摩。
1.2.2.3 模拟实践 扮演护士的护生按正规的程序为扮演病人的护生进行护理操作。
1.2.2.4 分享经验 角色扮演完毕,扮演病人的护生讲述作为患者的感受,扮演护士的护生讲述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现场观摩的护生对双方做出评述。
1.2.2.5 教师点评 带教老师当场点评,矫正护生的错误操作,强化其正确操作,总结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培养护生换位思考的思维方式。
1.2.3 临床见习、实习 通过临床指导老师的职业素质,示范操作中所表观出的知识水平、专业素质及对病人的关爱,以及病人对护士的信任和赞扬来直接影响护生的身心发展和教学效果。在示范操作后,安排临床实习。
1.2.4 评价方法 在护生临床实习结束后,向病人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病人对护生护理操作的满意度(分为很满意、满意、较满意、不满意四个程度)。
l 2.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视为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两种方法效果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满意度比较
组别 很满意(%) 满意(%) 较满意(%) 不满意(%)
对照组(n=40) 6(15)13(32.5)18(45) 3(7.5)
试验组(n=44) 15(34.1)*21(47.7)* 8(18.2)* 0(0)*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通过引入换位思考理念,大大调动了护生的学习兴趣,在护生教学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培养了护生关心病人,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的优良品德。通过换位实践(角色扮演及临床见习、实习),可以使护生切实感受到病人的疾苦,真正懂得尊重病人、关心病人。
同时换位实践还有利于激发护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习的创造性、灵活性、自觉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护生的语言交流和沟通能力,促进护生更快地融入社会;有利于护生对患者的角色认同,与患者产生情绪上的共鸣;有利于护生更深刻地理解护士角色,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
在换位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实施前师生双方要做好充分的知识与思想准备,准确理解与把握护士和患者的角色定位;实施中应控制与调节好现场的气氛,充分调动护生的积极性;实施后效果评价尤为重要,应及时总结与反馈[3]。
通过对84例对照组[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早产儿的母乳喂养及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 护理技巧 操作技能状况的调查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