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临床护理中如何正确使用双腔导尿管 |
|
浅谈临床护理中如何正确使用双腔导尿管
双腔导尿管已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它与单腔导尿管相比,具有易固定、不脱落、便清洗、留置时间长等优点。但如果在临床护理中操作不当,会造成尿道损伤,给病人带来痛苦,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下面就临床护理中如何正确使用双腔导尿管谈谈本人的一孔之见。
1 双腔导尿管的结构特点 双腔导尿管不同于普通的单腔导尿管之处,就在于它多了一个气囊腔,气囊腔顶端有一长约2-3cm的气囊,气囊顶部距尿管顶端约有2-3cm长,此处是尿液引流腔的内口开口处。气囊的作用主要是冲入气体(或生理盐水)后膨起形成一个球囊在尿道内口处以固定导尿管,防止其脱落。
2 双腔导尿管在临床应用时的基本操作特点
2.1 正确把握导尿管插入的长度 一般地说,成人的尿道长为:男性18-20cm,女性3-5cm。在使用单腔导尿管导尿时,导尿管插入的长度分别是:男性需插入20-22cm,见尿后再插入2cm;女性需插入4-6cm,见尿后再插入1cm即可。但在使用双腔导尿管时,由于气囊本身有2-3cm的长度,加之气囊距导尿管顶端有2-3cm长,因此,在使用双腔导尿管时插入的长度要比使用单腔导尿管插入长度多出4-6cm。
2.2 充气囊时要注意把握适度 当导尿管插入适宜部位时,我们可用注射器吸10-20ml空气或生理盐水注入气囊,使其膨起成球形卡于尿道口处,以固定导尿管,防止其脱落,但在注入空气或生理盐水时一定要注意,把握适度。如果超过了规定的量,会使气囊发生爆炸,造成尿道损伤;如果注入的量不足,气囊不能膨起形成所要求的球形而造成导尿管脱落。
2.3 正确掌握拔导尿管的方法 拔双腔导尿管,首先必须将气囊内的气体或生理盐水抽出,方可将导尿管轻轻拔出,否则会造成尿道损伤。
3双腔导尿管使用不当造成尿道损伤的几种情况
3.1 双腔导尿管插入长度不够造成尿道损伤 常见有以下三种情况:①医务人员没有按照双腔导尿管插入的长度要求插入导尿管;②导尿管没能完全固定,病人恰好在一瞬间突然咳嗽或者因为导尿管刺激使病人屏气或排出尿液使导尿管脱落,操作者却未发现;③病人因前列腺增生或尿道炎症,水肿等原因,造成导尿管插入受阻,导尿管在尿道内打折,虽然从外部看导尿管插入已够长度,但实际上导尿管气囊部分未进入膀胱内。在上述三种情况下,如果盲目向气囊内充气(或生理盐水)都会使气囊在狭窄的尿道内膨起,造成尿道损伤。
3.2 拔导尿管的方法不当造成尿道损伤 这种情况多见于留置导尿管在家休养及不配合治疗的患者。由于患者不了解双腔导尿管的结构,没有掌握拔管方法,认为直接将导尿管拔出即可。于是在没有将导尿管气囊内的气体或生理盐水抽出的情况下强行拔出导管而造成的尿道损伤。这种情况比较严重,有时甚至会造成尿道完全断裂或大量出血致使病人休克。
3.3 由于导尿管位置不当而造成的尿道损伤 这种情况多见于意识不清或躁动不安的病人。因为一般情况下,为了利于尿液引流,保持引流畅通,预防逆行感染,常常将导尿管固定于床边。但是,对于躁动不安或意识不清的病人,很容易使导尿管受到牵拉,或者由于患者意识不清,不自主的去拔导尿管,如果未能及时发现,就会导致导尿管被牵拉出来,造成尿道损伤。
4 避免尿道损伤的预防措施 首先,医护人员要熟练掌握导尿技术。尤其要注意双腔导尿管插入尿道的长度及气囊进入膀胱之后的充气操作。
其次,充气囊时的速度宜慢,且要边充边观察病人的反应,询问病人有无尿道疼痛等不适。如果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充气,同时检查导致病人反应异常的原因。经过检查确认操作无误后,方可继续充气。
第三,对躁动不安或意识不清的患者,要加强看护,避免病人将导尿管牵拉出体外而造成尿道损伤。对不能配合导尿治疗的患者还要注意加强心理护理,作好耐心的解释工作,使之配合治疗。
第四,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要做好宣教工作,特别要向病人讲清相关的注意事项以及私自盲目拔出导尿管的危险等。
由于双腔导尿管在临床上的应用较为普遍,如果操作不当,极易造成尿道损伤,给病人带来痛苦。为了克服因操作不当而造成的尿道损伤,努力为病人服好务,作为护理工作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熟练掌握双腔导尿管的操作方法,准确把握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正确使用好双腔导尿管。
上一个医学论文: 处方中合理用药 下一个医学论文: 早产儿的母乳喂养及护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