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脊柱损伤致截瘫患者的心理护理 |
|
脊柱损伤致截瘫患者的心理护理
摘要 目的:总结脊柱损伤致截瘫患者的心理护理经验,提高此类病例的护理实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1998-2004年收住过的42例脊柱损伤致截瘫者的护理经过及体会。结果:脊柱损伤致截瘫患者最容易出现的三种主要的心理障碍是恐惧心理,忧郁心理,和自悲心理,从产生这些心理障碍的原因入手,进行心理疏导,切断诱因,效果显著。结论:对于脊柱损伤致截瘫之类的患者,心理护理显得非常重要,不可忽视。
关键词 脊柱损伤 截瘫 心理护理
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频繁发生,外伤致脊柱损伤的病例呈上升趋势。该类病症致残率高,并发症多,治疗费用高,康复时间长,常常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压力,尤其是脊髓损伤导致截瘫的患者虽然四肢瘫痪,但是头脑清晰,情绪波动较大,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若在正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以正确的心理疏导,必将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存质量。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1998年~2004年共收住截瘫病人42例,车祸致脊柱脊髓损伤26例,工伤致脊柱脊髓损伤16例,其中颈椎损伤12例,年龄25~42岁,平均35岁,胸椎损伤30例,年龄28~46岁,平均38岁。乐于接受治疗者21例,烦躁不安,情绪不稳者13例,情绪消极,产生轻生念头者8例。
2 护理
2.1 恐惧心理及护理 恐惧心理是最早出现也是最本能的心理反映,入院初期或手术之前这一心理特征最为明显,这是最为棘手的一种心理障碍。临床上表现为患者及家属不能接受突如其来的灾难,家属心情暴躁,甚至失去理智,患者心理极为紧张,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害怕手术危险及麻醉后不能清醒,极度恐慌。
恐惧心理主要来自于患者对治疗方案的担心和伤残现实的刺激。心理护理的主要措施是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医院概况、医生的技术力量、手术室的先进设备及监护设备、成功的治疗病例、术前检查准备的目的、手术的大致过程、手术的安全性及必要性等等,让他们熟悉病房的环境、治疗方案及责任医护人员,消除患者对手术环境的恐惧感和陌生感,使病人精神轻松,以愉快的心情积极接受手术及其他治疗。从减少环境刺激方面考虑,最好将患者安置在单间病房,保持环境安静,避免旁观者的议论与探询,另外采取保护性措施,避免患者看到伤残肢体。与患者亲切交谈,了解其思想状况,解决患者的各种疑问。同时,护理人员要保持和蔼可亲的态度,这对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2.2 忧郁心理及护理 忧郁心理一般出现于患者手术及药物治疗一段时间以后。这时,患者病情已经基本稳定,但相关肢体麻木、残疾或瘫痪,大小便失禁。面对这些现实,患者往往会陷入能否完全恢复、瘫痪以后如何生活、高额的治疗费用从何而来、有无必要继续治疗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之中,由此导致失眠、恍惚、厌食等一系列的治疗障碍。忧郁心理主要来自患者对治疗效果及相关问题的过多思考与担忧。心理护理的主要措施是引导患者正确的面对现实,端正对疾病的态度,增强自信心,积极主动地接受治疗,坚强地挑战病魔。医护人员和家属应多和患者接触交谈,给予必要的人文关怀和心理支持,引导患者坦然地面对现实,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和心态,防止患者独自纳闷、忧心忡忡甚至精神崩溃。要引导家属积极解决医疗费用等问题,以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并对家属就如何照顾好病人的生活,加强与患者的心理沟通进行必要的辅导
2.3 自悲心理及护理 自悲心理出现于截瘫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以后。这时,患者自知将长期瘫痪,生活不便,家庭、生活、事业受到影响,自己已成为别人的拖累。其主要心理表现为沉默寡言,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自暴自弃,拒绝治疗,失去生活信心。
自悲心理重要来自于患者对自己人生价值地自我否定。他们往往用一个身体健康者的标准来评判自己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应有作为,导致价值观脱离现实,出现自暴自弃的心理障碍甚至轻生的念头。心理护理的主要措施是引导患者接受现实,树立战胜病魔的坚定信心,加强健全肢体的功能代偿训练,积极接受残疾肢体的治疗和锻炼,逐步减少家属及医护人员的生活护理负担。同时要引导患者现实地定位自己的生存价值,树立有不如人之处但也要有超人之处的思想。可让他们观看残疾人自强不息、奉献于家庭和社会的书籍和录像,寻找榜样,现实地设计自己的努力方向,并不懈努力,使他们在与病魔艰难抗争的同时,有所作为,有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彻底克服自悲心理。
3 讨论 人的健康应[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三叉神经痛患者的心理治疗与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浅谈心理疗法对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