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肿瘤患者的手术室心理护理 |
|
肿瘤患者的手术室心理护理
摘要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患者的心理护理成为护理工作者必须掌握的技术之一。本
文从肿瘤患者的心理特点出发,着重探讨了肿瘤患者手术室心理护理相关问题,以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者对心理护理认识和护理技巧。
关键词 心理护理 肿瘤 围手术期
1 引言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
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心理学在医疗工作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护理心理学是医学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近年来发展迅速,在临床应用取得良好效果,日益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
视,是当代护士需要了解的一门重要学问[1],心理护理是针对病人现存在的和潜在的心理问题、心理需要和心理状态,护士运用心理学
知识和技术给病人关怀、支持和帮助,以满足病人的需要;解决心理问题;捉高病人和家属对疾病带来的变化的适应能力。
待手术病人是一类特殊患者群体,其心理活动既有共性,又各有特点。作为手术室护士不应机械地等待配合手术,而应深入病房与病人进行交流,了解病人的生理、心理需求,并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要达到这一目的,护理工作人员除应积极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外,尚要充分了解不同病人的心理特点,尽量做到适应具体病人的个体化心理护理。本文从肿瘤病人的心理特点出发,着重探讨肿瘤病人的手术室心理护理问题。
2 护理工作者自身素质的提高 现代的医学模式要求护理人员要具备专业知识,心理、伦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做好心理
护理的前提是,要准确理解心理护理的内涵,掌握心理护理的基本技能。只有具备扎实的心理护理理论知识,熟练的心理护理技能,才能给病人提供有效的心理护理。因此,护理人员应努力提高和塑造自己,拓宽知识面,运用自己掌握的医学知识,工作经验,提高解决各种
护理问题的能力。除相关医学知识外,尚应学习一定的心理学理论,用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学等知识,提高对人的认识能力,了解人的共性和个性,针对不同的病人,制定出有效的护理计划和措施,解除病人的心理障碍,使其处于最佳治疗状态。
3 肿瘤病人的心理特点 肿瘤患者的心理活动非常复杂,常常会影响到整个疾病的进程,只有充分了解肿瘤病人的心理特点,才能实施合理、有效,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
癌症患者往往具有一定性格缺陷等肿瘤易感性心理特征。许多资料证明,大部分癌症患者其基本性格特征是:习惯了自我克制、情绪压抑、善于忍耐、多思多虑、内向而不稳定等。具有这类性格缺陷者,长期处于情绪压抑状态和精神应激情况下,通过复杂的生理、病理反映,最终削弱了机体的自身免疫能力,而且容易造成基因程序错误外显化,增加了人体对致癌因素的敏感性[2]。
不良社会心理因素对癌症具有促发作用。许多资料认为:忧郁、失望和难以解脱的悲哀是癌症的先兆。癌症患者常呈现不同的疾病心理反应和情感障碍为中心的精神状态。有临床工作者总结出肿瘤病人从发病到死亡大致会经历6个不同的心理时期:体验期、怀疑期、恐惧期、幻想期、绝望期、回光返照式平静期。各个阶段的心理活动各有特点,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情绪反应和心理需求。
癌症患者的情绪和心理障碍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有明显影响。如病人情绪乐观,积极配合治疗,能正确认识疾病,就能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否则则会使病情加重,生活质量下降,生存期缩短.因此对于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很多临床工作者也证实了心理护理对肿瘤病人的积极作用[3]。
4 肿瘤患者的手术室心理护理
4.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使心理护理取得成效的关键。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相比,接触病人时间短,如何在短时间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当掌握的技巧。热情接待患者,帮助其熟悉环境、人员、制度,可以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恐惧感。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直接相关的。护理人员的言行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心理反应。首先要尊敬病人,肿瘤病人突出的心理需求是受到重视和尊敬,因此,对病人尊敬是护士的重要品质,也是全体医务人员应当具备的品质;其次要关心病人,要做到术前、术中、术后的精神支持和接送病人过程中无微不至的照顾,对生活不能自理和需要协助的病人更应细心照顾。热情、耐心、周到、细致的服务会[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观察 下一个医学论文: 中风后的肢体及心理康复与护理对策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