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产科模式改变对分娩方式的影响


  产科模式改变对分娩方式的影响         近几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现代医护模式的改变,产妇对分娩的要求和质量有了新的认识。因此,从怀孕开始,她们就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害怕分娩时的宫缩痛,担心分娩时出现异常。所以,临产产妇要求行剖宫产分娩情况比较突出。2004年1月~2004年6月我科改变传统的护理模式。产妇从入院到分娩全程由专人陪护,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4年1月~2004年6月在本科住院产妇200例,年龄21~31周岁,孕37~40周,均无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经内诊检查骨盆无异常,能试行顺产的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孕妇的年龄、孕次、孕周,经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陪护组产妇入院后,除按常规由医生进行监测外,选派沟通能力较强的护士做全程陪护,给产妇以生理、心理上的支持,助产士根据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需要对产妇及其家属给予相应的宣教。具体措施:(1)同初产妇进行必要的交谈,给予热情的鼓励和支持,让这些初产妇知道自然分娩是一种生理现象,顺产有利于母婴健康,增强她们的信心,注意耐心听取这些产妇的倾诉,满足其各方面的生理、生活需要。(2)生活宣教。如饮食、睡眠、冷暖、个人清洁及大小便,并做好记录。(3)临产后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有时放矢的心理护理、解释、鼓励、安慰是必备的。进行生活上的照顾,如给产妇擦汗、喂饭、喂水、协助其解大小便,直接触摸产妇的腹部及腰骶部,注意倾听产妇的主诉,具备和蔼可亲,举止文明,严肃认真,有条不紊的工作作风。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产科模式,产妇入院后,按常规由产科医生进行监测,产时所受到的一切护理、服务均按传统的护理模式来完成护理工作,分阶段由不同的护理人员来完成,只给予一般性的安慰及常规性的护理。 2  结果  陪护组顺产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见附表 组别  例  数 (n)  自  产(例%)  胎  吸(例%)  产  钳(例%)  剖宫产(例%) 观察组100  82  82※44221212 对照组100  54  54  6  6  5  5 35 35 ※  X2=18.01,P<0.01    经X2检验,P<0.0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自产率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产妇临产后,随着宫缩增强,精神紧张,缺乏信心,使其表现出对宫缩疼痛难忍,大声喊叫,烦躁不安,这种情况会使机体产生一系列变化,如心率加快,呼吸急促,使气体交换不足,子宫缺氧收缩乏力,宫口扩张缓慢,胎先露下降受阻,致使产妇体力消耗过多[1],这是对照组难产率高于陪护组的重要原因,以产妇为中心的产科服务模式在分娩期能给产妇以持续的生理、心理、感情上的支持,精神上的鼓励,及时发现异常,并给予适当的处理,从而提高了顺产率,降低了难产,手术产率及分娩并发症[2]。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李金华,巫寒梅.助产模式对产房工作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2;16(1):24~27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不同模式重
    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
    整体护理模式病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产科模式病房的建立
    妇产科治疗性研究中的对照问题 一 
    PMLC评估护理系统记录模式的应用
    农村社区妇幼卫生服务模式探讨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一氧化
    神经内外科病区管理模式的探讨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基于B S模式孕产妇和婴幼儿营养计算软
    浅议以病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及方法
    应用自理模式对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