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静脉输液配制中应注意的问题 |
|
临床静脉输液配制中应注意的问题
摘要 静脉给药时溶媒的选择以及抗生素与其它药物的配伍都直接影响治疗效果,也是护理工作应该注意的问题。本文列举了几种常用的静脉输液药物的配伍禁忌、阐述了药物溶媒的选择及操作注意事项等问题。
关键词 输液 配制 问题
Key words Injection liquid Compounding Question
静脉输液给药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在输液的配制过程中,必须掌握药物配伍禁忌,正确地选择药物的溶媒,做到合理用药,才能安全有效。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护理经验,介绍几个静脉输液配制中应注意的问题,仅供从事临床护理人员参考。
1 常用药物的配伍禁忌 由于治疗的需要或其它原因,临床常把多种药物加入同一输液瓶内静脉输入,虽然外观无变化,效价却明显降低或产生毒副作用。
1.1 氨基酸甙类与β-内酰胺类 氨基糖甙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与β-内酰胺类(如青霉素、头孢霉素等)联合,可互相影响而降低疗效,并且头孢霉素与氨基糖甙类联合应用往往可使肾毒性增加,当两类药物确需联合使用时,应分瓶静脉输入且加强观察。
1.2 庆大霉素与维生素C 庆大霉素在碱性环境下抗菌效力高,而维生素C所致的酸性环境可抑制庆大霉素的抗菌活性,故与维生素C合用会降低疗效。
1.3 庆大霉素与氨茶碱 庆大霉素的PH值4-6,呈酸性;氨茶碱的PH9.5左右,呈碱性。两者联合应用属酸碱配伍禁忌。
1.4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酸、碱性药物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输液中PH值<5.5或>8.0时,能迅速地发生酸或碱的催化水解反应。温度升高反应加速。故酸性药物(维生素C、氨基酸)、碱性药物(氨茶碱、碳酸氢钠等)能明显改变输液中PH值,加速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水解,故不能混注。
2 静脉滴注药物溶媒的选择 药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与PH值高低关系密切。由于各种溶媒的PH值不同,所以,应选择PH值与某种药物的PH值相近的溶媒,若PH值相差较大时,务必调节溶媒,使其PH值与药物的PH值相近方可配制。两者PH值相差越大,药物降效、失效越快。另外,尚需注意的是尽可能不要多种药物放于一瓶溶液内,以免降效或失效。
中国药典规定:5-10%葡萄糖注射液PH值3.2-5.5;5%葡萄糖盐水注射液PH值3.5-5.5;0.9%氯化钠注射液PH值4.5-7.0;注射用水PH值5.0-7.0。
2.1 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霉素类) 青霉素G在水溶液PH值6.0—6.5时最稳定,如PH<5.0或>8.0时极易分解。氨苄青霉素最稳定的PH值为4.5—7.2,故青霉素G或氨苄青霉素均宜选择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化钠溶液做溶媒。忌盐者可用少量生理盐水溶解后经三通管与葡萄糖同时输入。稀释后的溶液不宜放置过久,应现用现配。头孢唑啉钠(先锋V)、头孢哌酮(先锋铋)、头孢噻甲羧肟(复达欣)与生理盐水、10%葡萄糖溶液在室温25-30℃下配伍稳定,24h内含量变化不大,可以配伍。头孢三嗪(菌必治)与10%葡萄糖溶液配伍后6h含量低于原含量90%,故不宜与葡萄糖配伍,而应选用注射用水、生理盐水10-100ml作溶媒输注,不宜加入大量液体长时间滴入,已溶解的药液在室温下保存不应超过6h。头孢呋辛和头孢噻肟的用法与菌必治相似。在临床使用中发现,有时先锋铋溶液中会出现沉淀、混浊。可能是部分葡萄糖溶液的PH值过低所致。此时加入少量碳酸氢钠调节PH值>4,即能迅速使溶液澄清,又能使液体中的PH值达到先锋铋所需求的最佳范围,对药效无影响。未加碳酸氢钠的先锋铋溶液即使外观澄清,但PH值低于先锋铋在溶液中稳定状态的范围,4h后测量含量下降,外观混浊;加入碳酸氢钠后的先锋铋溶液4h后有效药物含量较未加者有所增加,所以,配制先锋铋溶液均需常规加入少量碳酸氢钠再使用。
2.2 大环内酯类 临床常用的乳酸红霉素,其5%水溶液PH6.5-7.5,即水溶液在PH7左右时较稳定,PH>8.0或<4.0易水解失效,该药若直接用生理盐水或其它无机盐类溶液溶解会产生沉淀。一般以0.3g加6ml注射用水配成5%溶液,溶解时如出现[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53例产后出血的临床急救和护理体会 下一个医学论文: 手术室每日业务学习实施探索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