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产儿黄疸光照的护理 |
|
早产儿黄疸光照的护理
黄疸是早产儿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光照疗法是一种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的简单易行的方法。在进行光照治疗过程中,护理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护理要点是:针对早产儿的特点进行照光前的准备工作和护理,光照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及光照的副作用:如有无出现发热、腹泻、皮疹等情况,如有上述情况出现,应及早与医生联系及时给予处理。最需注意的是光照过程中患儿是否出现嗜睡,精神萎靡,吸允反射减弱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症状,以便及早的发现以达到预防的目的。
1 临床资料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多于出生2 ~ 3d 出现,黄疸程度较轻,先见于面颈部,重者可涉及到躯干,四肢和巩膜,4 ~ 5 d 为高峰,7 ~ 10d 消退。早产儿由于肝脏发育不成熟,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不足,因而对胆红素代谢不完全,这种生理性黄疸更为明显,80%在生后5 ~ 7d都会出现显著黄疸,且持续时间长。当黄疸较深,尤其在血红蛋白偏低时,应予以适当处理,以免发生胆红素脑病。另外,如早产儿黄疸在生后24小时出现,血清胆红素大于255umol/L,持续时间在3周以上,应考虑为病理性黄疸,发生胆红素脑病的可能性越大。早产儿由于血脑屏障发育不成熟,为了预防胆红素脑病,对生理或病理性黄疸都应采取积极治疗的态度,这样可以减少胆红素脑病发生的危险。
2 护理
2.1 照光疗法前的准备及护理
2.1.1 将光疗箱接通电源,检查灯管是否全亮,不亮应急时更换,有灰尘时应先擦去。
2.1.2 室温低时要先预热,待灯下温度在33℃后才放患儿入内。天热可将光疗箱移至通风处,如门口、窗旁或用空调降温维持室温在30℃左右。
2.1.3 暴露患儿皮肤并用黑布遮挡生殖器。但尿布要尽量小,以保证照射部位的面积充分。将患儿眼部用黑布制作的眼罩遮挡,并用胶布固定于两侧鬓边。
2.2 照光时的护理
2.2.1 患儿应裸体放于床中央、以获得最佳照光位置。若患儿烦躁,体位移动,巡视时应予纠正。
2.2.2 保持玻璃床板的透明度,如患儿有呕吐、出汗、大小便污染时应急时清除,以免影响疗效。
2.2.3 患儿在光疗时要注意箱温的变化,每4小时测量体温1次,对体温变化应急时处理。早产儿尤其要预防体温过低所致的硬肿症。
2.2.4 光照时的喂养会有一定的困难,早产儿喂养本来就有呕吐问题,遇蓝光副作用时就更加重,这时除需耐心喂养外,还要密切观察患儿呕吐情况,防止误吸造成窒息。
2.2.5 定时给患儿喂水,尽量减少患儿水分丢失。由于光照下的患儿易哭闹,易出汗以及在光疗下的不显性失水增加40%,在早产儿不显性排泄水分要增加到3倍,特别是1.25kg以下的早产儿,使水的平衡失调,所以应多喂些糖水,如哭闹加剧,可肌注鲁米那,其一方面可以镇静,另一方面可退黄;如不能进食者,则需静脉补液,并且要保证输液量。
2.2.6 注意患儿皮肤护理,及时更换尿布,预防尿布疹和红臀的出现。
2.2.7 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患儿的精神状态、面色、呼吸、脉搏及黄疸情况,若出现烦躁、嗜睡、拒乳、皮疹、青紫等症状,应急时与医生联系,寻找病因,及时处理,必要时中断光疗。
2.3 光照疗法后[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如何处理一次性静脉输液器的常见故障 下一个医学论文: 临床留置胃管的护理体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