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处理一次性静脉输液器的常见故障 |
|
如何处理一次性静脉输液器的常见故障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医学科学的医疗用品不断更新。一次性输液器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静脉输液是护理技术操作的重要内容,亦是临床抢救重危患者的主要措施,如何将药物顺利输入病人的体内赢得抢救时间,达到治疗目的非常重要。一次性输液器具有轻便、易携带、易保存等优点,但也存在不足,现将如何处理静脉输液器的常见故障介绍如下。
1 排气时液体不能自行下降 用手捏几下茂菲氏滴管,液体就会自行下降。同时检查输液管有无扭曲、压扁,皱折及时解除,以防液体受阻,排气不畅。
2 排气后管壁附有大量小气泡 有时排气后管壁上吸附大量小气泡,此时可将管拔下排去液体,消毒瓶塞重新插入排气。
3 静脉穿刺回血量较少 一次性输液器管壁硬,管腔小,压力大。输液针进入静脉后回血少而慢,不充盈的小血管甚至无回血,不易判断穿刺是否成功。采取以下方法纠正:
3.1 寻找血管进针要慢,细心观察无回血时不要急于退针;切忌在皮下快速进针反复找血管,以防损伤静脉,穿刺失败。
3.2 遇有难度较大的细小静脉,可先用注射器抽少许液体接输液针,以便在穿刺中随时抽吸回血,穿刺成功后再与排气好的输液管接通。
3.3 静脉穿刺时将调节器置于较高的位置夹紧,回血量可增多,有利于判断成功于否,提高成功率。
4 液体滴入不畅
4.1 针头有凝血块阻塞 抽吸无回血应拔出针头,更换无菌针头,另行穿刺。切不可用注射器抽液体注疏通,以免使血凝快进入静脉腔造成血栓危险。
4.2 穿刺时针头尖刺破静脉壁,液体注入皮下组织,使穿刺部位肿胀疼痛,应立即拔出针头,重新做静脉穿刺。
4.3 血管痉挛用手轻按针头前部皮肤滴入,若变快之后可用热水袋局部热敷。
4.4 患者肢体活动,使针头斜面与静脉内壁接触,堵塞了针孔,致液体不能流出,此时应放松调节器调整针头方向,液体可顺利滴入。
4.5 输液管被患者肢体压迫,扭曲而影响液体滴入,应加强巡视及时处理。
5 茂菲氏滴管上端进入液体 用指弹驱赶气体进入输液瓶内。在输液过程中更换输液瓶的瞬间,管腔内即可空气,因此,拔管时捏紧输液管,以防空气进入。
6 菲氏滴管下端进入气体 一次性输液器排气快,滴管下端进入气体危险性较大,滴入血管易造成空气栓塞。发现空气应迅速用手捏紧空气下端输液管,另一手轻弹驱赶气体上升至滴管内。如果驱赶不成,捏紧滴管从输液针接管处拔下,空气可迅速排出,然后再连接输液针。
7 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过高
7.1 夹住茂菲氏滴管上端输液管,打开侧管待液面下降至滴管乳头1/3处,关闭侧管,松开管夹,可观察到点滴速度。
7.2 可将输液管由瓶内拔出提高,待液面露出滴管乳头时,消毒瓶塞重新插入,此法不提倡使用以防污染。若瓶内溶液量不多时,可将溶液瓶从输液架上取下倒转。但保持液体输入通畅。让液体缓缓流入瓶内直至露出液面,再挂于输液架上继续点滴。
8 菲氏滴管内液面过低 捏住下端输液管同时挤捏茂菲氏滴管,液体流入滴管内,待液面达到适宜高度,松开下端输液管,排净上端管内气体。
9 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 首先应检查玻璃管与针头有无脱离,衔接是否严密。察看茂菲氏滴管下端输液管有无裂缝。必要时予以更换。
10 输液瓶塞与塑料粗针结合部渗水 将塑料针稍向外拔或旋转改变针的方向,渗水可以解除。
总之,预防静脉输液故障,应及时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好预防以减少故障发生。
上一个医学论文: 多发伤的观察与护理体会 下一个医学论文: 早产儿黄疸光照的护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