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立健全制度 深化行风建设 |
|
建立健全制度 深化行风建设
整章建制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基础,是加强行风建设的重要保证。我院从制度建设入手,建立健全“十制”,推动了医院管理年活动和“医德医风示范医院”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强化了行风建设。
1 完善内部管理机制
1.1 组织管理机制 形成了“一把手”管行风、纪检纠风部门牵头主抓、各职能部(室)紧密配合并承担主责、各总支书记积极督导、各支部纠风员协助、各临床医技科室主任、护士长齐抓共管、全院职工共同参与的纠风工作网络体系。
1.2 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实行院领导成员和职能部(室)两个层次的责任分解、分级管理、逐级负责制,将行风建设的各项任务和目标责任到部门、落实到个人,中层干部均向院长签订行风建设“一岗双责”责任书,承担“一岗双责”责任,并严格责任追究制,凡科室或部门发生违法违纪、违反职业道德行为者,除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外,还视情节追究科室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1.3 行风督查、考核、评议、奖惩制 制定行风考核细则和医务人员奖惩工作条例,院领导、总支书记、大科主任每月不定期组织三级督查,每月进行一次行风考核,并召开质控会进行点评和扣分,与科室及医务人员的奖金直接挂钩,同时奖优罚劣,设立委屈奖和好人好事奖,对收到病人感谢信、拒收红包的医务人员进行表扬和奖励,建立医德医风档案,作为个人评先、评优、晋升的重要依据。
1.4 机关首问、临床首诊负责制 第一个接待或接诊的工作人员为首问、首诊责任人,要求热情接待,细心倾听,耐心解释,及时处理。若职责范围内无法处理的应解释清楚,加以指点或逐级报告,凡不认真履行职责、互相推诿的将追究其责任。
1.5 招议标制 成立医院“三项”(设备、耗材、行政物资、药品、基建维修)招议标委员会,每周召开1~2次招议标会,药品实行市集中统一招标网上采购,对市招标中心未纳入的项目自行组织招议标,严格招议标采购程序,凡1万元以上的物资采购必须招标,5000元~1万元的必须议标,基建维修项目在2万元以上的要招标,5000元~2万元的要议标,并形成了三级网络系统,即:以招议标委员会为主的决策系统,以院纪委和监审室为主的监督系统,以物资装备部、药剂科、后勤保障部为主的执行系统。
1.6 重点岗位定期轮换制 对负责人事、财务核算、药品、设备、物资采购、基建维修等管理岗位人员和采购、仓库保管员等每2~3年轮岗一次。
2 完善外部监督机制
2.1 群众监督机制 在医院门诊、急诊、住院部等醒目处设立意见箱7个,公布投诉举报电话,固定专人每月两次定期收集投诉意见,外聘18位行风监督评议员,每年召开两次监督评议员座谈会,每月组织一次病人问卷调查,广泛倾听意见和建议。
2.2 三级服务承诺制 逐步建立起“职工个人向科室、科室向医院、医院向社会”自下而上的层层逐级承诺机制,并层层签订承诺责任书,将科室向医院承诺的内容公布在各个科室墙上,将医院的承诺在院内醒目处和院报上进行公布
2.3 医德医风举报、投诉处理制度 设立消费者投诉站,完善投诉接待、处理制度和程序,规范投诉登记表,医务部、护理部、办公室、监审室、规财部等部门均指定专人负责受理群众的举报和来信来访工作,做到有接待、有登记、有结果、有回音、有处理。
2.4 医务公开制 利用院务公开栏、公示牌、电子显示屏、触摸屏、“一日清单”等形式对病人和社会长期公开服务范围、项目及价格、医院诊疗秩序及规章制度、病人进行特殊检查和手术应履行的手续、发生医疗纠纷依法解决的程序、医务人员工作职责和管理、诊治权限、住院病人每日发生的医疗费用等情况,住院病人24小时内送达每日费用清单,门诊病人在交费发票上电脑打印费用清单,让病人明明白白消费。每月公布一次药品使用量排前10位、增幅前5位、金额前5位、抗菌素使用量前5位及药品降价让利情况,药品实行明码标价。
制度建设的加强,给医院带来了良好的效益。据统计,今年1~11月完成门、急诊病人45.2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2.18万人次,全院医务人员收到感谢信、锦旗、镜匾129封(面),拒收红包、礼金152次,共计5.1万余元。药品收入比例降到44.1%,门诊病人人均费用降到127.4元,住院病人人均费用也有所下降。设备、基建维修招议标90余次,为医院节支270余万元,药品招标后让利病人800余万元。社会对医院行风满意率在95%以上。
上一个医学论文: 浅析孕妇被动吸烟对胎儿的影响 下一个医学论文: 人才测评在护理人员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