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肢非主要血管蒂皮瓣移植修复皮肤缺损的护理 |
|
四肢非主要血管蒂皮瓣移植修复皮肤缺损的护理
摘要 目的:探讨带蒂皮瓣移植修复手外伤的临床护理。方法:对本组20例手损伤皮缺损患者实施系统的术前术后护理及指导,包括心理护理、静脉回流障碍的判断及护理,疼痛的护理、体位及康复指导。结果:20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12月,20例手指指端外形良好,感觉运动功能正常。
关键词 带蒂皮瓣 移植术 指损伤 术后护理
手损伤后软组织修复,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带蒂皮瓣移植术,它具有皮瓣血管恒定变异少,操作简单不损坏主要血管,供受区皮肤质地相似成活率高[1]等优点,我院从2004年1月~2005年10月共实施四肢非主要血管蒂皮瓣移植修复手指指骨外露皮肤缺损20例,通过悉心的护理观察效果满意。
1 临床资料 本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15~48岁,平均24.5岁青壮年居多。受伤类型:机械挤压伤14例15指,电击伤1例1指,电切割伤5例6指,修复后全部成活。修复的部位拇指7例,示指4例,中指4例,环指3例,小指5例。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意外伤害,起病急骤事件突发,心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和焦虑感,担心愈合不良截指致残影响今后的生活工作学习,担心皮瓣移植不成活反而加重损伤影响美观。针对这种情况,护士要耐心多与患者沟通多做解释指导取得患者信任,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及皮瓣移植手术的安伞性,并将手术成功患者术前术后的照片给病人看减轻心理负担恐惧心理,以良好的心理配合手术治疗同时劝其戒烟防止血管痉挛提高手术成功率。
2.2 作好术前常规的功能检查和供皮区的皮肤清洁准备 按要求作好皮肤清洁、备皮剪指甲消毒防止剃伤,加强供皮区皮肤防护,禁止在此做静脉穿刺。
3 术后护理
3.1 皮瓣静脉回流障碍的观察的判断 术后3~5天是血管危象的高危期,植皮区应行开窗包扎,建立血液循环观察单便于观察局部血液循环情况。术后24h内应1~2h巡视病房1次严密观察局部血液循环,严格交接班,接班用棉签轻压开窗部位,根据皮瓣的颜色毛细血管的充盈度,皮缘或静脉渗血情况即可做出明确判断。如出现皮肤暗紫或皮瓣张力高毛细血管返流快皮缘渗血活跃而且渗血为暗紫色不易凝固,浅静脉充盈、膨大、怒张、断口出血不止提示静脉回流障碍[2],应立即报告医师进一步做浅静脉吻合处理。
3.2 促进静脉回流的护理 良好的静脉回流是保证皮瓣存活的关键。本组20例病人回病室后常规采用患肢下垫软枕抬高患肢30~45度使患肢高于心脏10~15cm利于静脉回流。采用40~60瓦的鹅颈灯持续照射患处5~7天距离照射部位30~45cm并执行医嘱合理补充血容量,静脉输入低分子右旋糖苷500ml/d,曲克芦丁300mg/d,罂粟缄30mg im 6h\次,连续2~3天,扩张微循环防止毛细血管痉挛。保持室内恒定的温湿度并定期用消毒液擦拭地面,避免因温度差异造成的血管收缩痉挛而致微循环障碍。严禁吸烟,吸烟或吸入尼古丁及香烟提取物,均可引起明显的血管收缩,并对血管内皮造成明显损害[3]。其防治关键在于手术前后的禁烟,包括个人禁烟和病房禁烟,讲解禁烟对患者康复的重要性,使患者及家属自觉遵守严格执行。
3.3 保持正确体位 不良体位易导致皮瓣的扭转受压、折叠影响皮瓣的血供甚至皮片移位。术后宜取平卧位或半卧位,术后1~3天严格制动,10~14天可下床活动。
3.4 术后康复锻炼 早期可按摩患者固定的肢体和关节,并逐步指导患者做耸肩、健指及腕的屈伸运动。
3.5 疼痛的护理 本组均采取预防性控制疼痛,术后给予野木瓜注射液4ml肌肉注射,连续三天有效控制疼痛,本组患者未出现因疼痛导致血管痉挛。
4 讨论 影响移植皮瓣成活的因素很多,除患者自身的情况和手术者的操作技巧外,细致的、高水平的护理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术后生命体征观察和监测尤为重要。另外,术后72小时以内是岛状皮瓣移植后能否成活的关键时期,保温措施一定要切实得当,皮瓣血运的观察一定要仔细,及时准确地发现血运障碍,尽早进行血管探查是挽救移植皮瓣的关键。此[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开展心理咨询网络远程教育的必要性 下一个医学论文: 胎膜早破产妇的护理措施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