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护理在老年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
|
心理护理在老年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已成为维护人们身心健康,使病人取得最好治疗效果的必要条件。当前我国人口老年化,老年患者逐渐增多。因此,掌握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重视老年患者的护理很有必要,笔者结合对老年患者的护理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1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
1.1 多数患者病程长,恢复慢,自理能力差,怕给家人带来负担,而产生焦虑烦躁,情绪不稳,拒绝治疗。
1.2 老年患者资历老、贡献大、希望得到家人的关心及周围人的注意、同情和陪伴,从而表现出较强的自尊心理。
1.3 老年因生理机能衰退,体弱多病,反应迟缓,对诸多事物均心有余而力不足,产生自卑感。生活中常感到孤独寂寞,易产生悲观,失望,恐惧的心理
1.4 因紧张的生活节奏,亲戚,朋友来去匆匆,陪伴的时间少,而产生孤独寂寞感。
1.5 人近黄昏,加之体弱多病,产生恐惧感。
2 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结合不同患者的文化、爱好、性格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心理护理
2.1 工作中注意实施良好的护理医德 日常生活中切实做到基础护理细心、倾听诉说耐心、听取虚心、服务周到热心、治疗操作小心。通过良好的护理关系。使病人产生舒适感、安全感、亲切感为进一步的护患沟通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学习运用良好沟通技巧,护理老年患者最重要的心理护理手段就是多沟通。通过多沟通,获得病人的心理需求,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调适。沟通技巧分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
2.2.1 语言沟通 与病人进行语言交流时首先要富有同情心。对患者尊重,有礼貌,对话过程中要重视信息反馈,语速要慢,用词要准,态度要诚恳。在交流过程中适时的给病人以安慰性、鼓励性、劝说性、积极暗示性及健康性的语言,从而有效的改变病人的心理状况。
2.2.2 非语言沟通 据统计在沟通的总效应中词语占30%,音调占20%,而面部表情占50%,因此在沟通中应特别注意护士的语调、举止、行为和表情。如与老人交谈时用词要委婉,语调要轻柔,语气要亲切、表情自然。目光中流露出对患者的关心和理解,同时适当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等。
2.3 发挥业余爱好,调节病人情绪,工作中认真观察,了解病人爱好及兴趣,做到心中有数。在一定条件下,为病人创造一个有利于健康的医疗环境。如:组织病人读书、看报、讲故事、下棋。有专长的人传授编织、绘画、栽植、盆景等知识,这样不仅促进了医患关系,还可以让病人认识到老有所长,老有所乐,以此改善心境。
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视病人如亲人。并积极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让老年患者勇敢的面对现实。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自信、自理、自强的信念和良好的心境适应“夕阳无限好”的生活,继续发挥余热使老年患者更加充实,使自己永远年轻,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上一个医学论文: 以主动服务为导向的门诊病人满意度调查 下一个医学论文: 基层医院新护士长培训与绩效考核效果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