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在护理过程中如何及时发现肺性脑病 |
|
浅谈在护理过程中如何及时发现肺性脑病
肺性脑病是由慢性肺、胸疾患伴有中度或重度呼吸功能衰竭而出现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引起的精神障碍及神经症候的一个综合征。临床上常因呼吸道感染,严重电解质紊乱、使用镇静剂及用氧不当而诱发,发病时间多在夜间。肺性脑病早期一般为可逆性功能障碍、晚期可出现脑水肿加重等不可逆病理改变,治疗十分困难,病死率很高,在肺性病死亡原因中占首位,所以在护理慢性肺性病患者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准确的发现肺性脑病症状,给予早治疗,是降低肺心病病死率的关键,在护理肺心病患者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1 细致的观察患者的神志变化,特别是发现患者有意识朦胧、精神恍惚、表情淡漠、痴呆少语、嗜睡、多语躁动、头痛不眠等情况时,应提高警惕,并及时与医生联系。
1.2 严密观察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 脉搏,由于严重缺氧,造成无氧代谢,导致发生呼吸性酸中毒而影响心功能,此时脉搏和心率出现代偿性增快,应考虑感染加重有可能引起心衰。有严重缺氧及酸中毒患者早期可使血压上升;当患者出现休克,严重呼吸衰竭、心衰、心律失常,血压可下降;或应用人工呼吸器患者在短时间内排除大量二氧化碳,也可引起血压下降,故定时测血压是监测病情变化的重要一环。呼吸:主要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和深浅。肺心病患者由于严重肺感染,使呼吸道阻力增加从而加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出现呼吸困难,口唇紫绀,面色发紫,时而出现呼吸不规则,呼吸深大、急促为酸中毒的表现;呼吸困难为支气管痉挛的表现;吸气困难为气道阻塞。当患者反复呼吸道感染时,咳嗽加重,痰液粘稠不易排出,加重支气管阻塞及高碳酸血症,进一步造成通气功能障碍及弥散功能降低,从而易导致肺性脑病。
1.3 密切观察体温及末梢循环情况 体温的变化是感染的标志之一,但老年肺心病患者伴有呼吸道感染时,体温变化常不明显或有低热。体温突然下降是肺性脑病的早期症状之一,体温不升,出汗多、面色苍白、四肢末梢冰凉时,应注意有无休克发生。
2抓住护理过程中每个细微环节
2.1 详记24小时出入量,特别是24小时尿量,尤其是对合并心衰、休克、呼吸衰竭、和应用大剂量利尿剂的患者。尿量可以反应体液平衡及肾功能的情况,而且应用大剂量利尿剂时,常可导致患者出现体液失衡,成为诱发肺性脑病的原因之一。
2.2 合理用氧是防止诱发肺性脑病的重要关键,根据缺氧程度及时调节吸氧流量,一般轻重度和恢复期的肺心病患者可采取间断给氧法,重度呼吸衰竭、明显紫钳、神志异常的患者,则应采取低流量持续给氧,避免血液中的氧分压过高,削弱缺氧时呼吸的兴奋作用,从而进一步加重二氧化碳的潴留、诱发肺性脑病。
2.3 合理使用镇静剂 镇静剂使用不当,可引起呼吸抑制,加重二氧化碳潴留,诱发肺性脑病。
3 保证营养是防止患者发生肺性脑病的又一环节 患者一般病程较长,营养状况低下,多消瘦,且由于心功能不全,导致胃肠道淤血,影响消化吸收,常有食欲不佳,恶心、腹胀等症状,应注意供给高热量、高蛋白、低盐、易消化的饮食,对于应用利尿剂患者,鼓励进食含钾的食物,以免造成电解质失衡而加重病情。
对肺心病患者的护理要认真细致,注意发现肺性脑病的各种先兆,并及早与医生联系,以便及时确诊和处理,防止肺性脑病的发生和发展。
上一个医学论文: 冠心病社区干预研究进展 下一个医学论文: 浅谈做好夜间护理工作的体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