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型颅脑损伤并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
|
重型颅脑损伤并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重型 消化道山血 护理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上常常并发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其发生率占重型颅脑损伤的4~6%。临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一旦出现消化道出血征象,往往予示危险信号,需要高度重视,积极救治。本文就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总结如下。
1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机制
1.1 颅脑损伤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交感-肾上腺系统兴奋性异常增高,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多,胃粘膜血管强烈收缩,导致粘膜缺血性损伤。
1.2 因为重型颅脑损伤伤及下丘脑或脑干,或因为严重脑水肿波及丘脑,使位于丘脑舒缩血管中枢受到损害,交感神经的血管收缩纤维出现麻痹,使胃肠血管扩张,血流减慢和淤血,在胃酸作用下,导致粘膜糜烂、出血。
1.3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破坏了正常的胃肠屏障,容易出现中枢性胃肠功能紊乱。
1.4 脑部手术本身也是一种创伤,在实施过程中势必对脑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侵扰,更加重了脑出血状态下机体的应激反应,从而引发消化道出血。
1.5 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诱发消化道出血。
2 护理
2.1 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纠正休克,使用抗菌药物,控制感染;根据病情使用脱水药物,迅速降低颅内压;预防性使用胃粘膜保护剂和制酸药物,解除应激因素。
2.2 伤后3~5天,留置鼻胃管,鼻饲流质饮食,以稀释或中和胃酸,使PH>5。观察患者出现腹胀、肠鸣音减弱、呕吐或自鼻胃管内流出咖啡样物,大便呈柏油样时,立即通知医生,遵医嘱禁饮食,持续胃肠减压,全身应用止血药的同时,冰盐水100cc加入去甲肾上腺素6~8mg胃管内一次或分次注入,每4~6小时可重复一次,可使胃粘膜出血的小动脉收缩,但注意老年患者不宜用,因可致内脏血流量减少;云南白药或三七粉、氢氧化铝凝胶胃管内分次注入,可中和胃酸,达到止血目的。使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如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提高胃内PH,促进溃疡愈合,利于凝血块形成,常用半托拉唑或奥美拉唑40mg溶于100cc 0.9%生理盐水中,15~30分钟内滴完,必要时12小时后重复。
2.3 严密观察病情,心电监护,监测神志、脉搏、呼吸、血压、面色改变及有无发绀,尤其是血压的变化。保持胃肠减压的通畅,观察引流物的颜色、性状及量,并及时记录。
2.4 监测血红蛋白动态改变及大便潜血试验。
2.5 保持静脉输液的通畅,必要时开放两条静脉通道。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床旁备吸引器。注意病员的翻身、卧位的舒适安全。做好生活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口腔护理每日3~5次。
2.6 除积极配合抢救外,应及时与病员亲属交流沟通,以排解其焦虑紧张心理,主动配合治疗护理的进行,为挽救病员的生命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1.刘明铎.实用颅脑损伤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394
上一个医学论文: 胃管的留置方法与护理综述 下一个医学论文: 老年性痴呆的预防和护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