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膀胱尿道镜检查病人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
|
对膀胱尿道镜检查病人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膀胱尿道镜检查是诊断泌尿外科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由于是一项特殊的侵入性检查,作为一种应激原,常使病人产生较强的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出现紧张、焦虑、恐惧心理,引起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1]和全身肌张力增强。为了使检查顺利进行,我们对60例行膀胱尿道镜检病人在检查前、检查中实施心理干预,缓冲了病人的应激反应,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科2004年10月至2005年10月初次行膀胱尿道镜检病人120例,其中男58例,女62例,年龄17~81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0例,初中30例,高中及以上60例,均无心血管系统疾病。将120例病人采取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病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①观察组:术前常规备好表面麻醉剂及检查器械、用品,嘱病人排空膀胱,清洗会阴部皮肤以及协助摆好体位。由护理人员详细介绍膀胱镜检查室环境及检查目的、意义、检查程序和检查中可能出现的不适、注意事项,以及如何配合医生等,使其对检查过程和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有所了解。并鼓励病人提问,通过亲切交谈,了解病人忧虑和担心的问题,进而实施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同时说明诸多因素如情绪、心理状态和注意力是否集中均对检查的顺利进行有影响。教会病人放松情绪,检查中与病人交谈,分散其注意力,以减轻不适。护士有意识的轻握病人的手,以示安慰和鼓励,疼痛明显者教病人做深呼吸(深吸气后缓慢呼气),放松全身肌肉,以减轻疼痛。必要时可让家属陪伴,增加病人安全感。②对照组:不进行心理护理,按常规程序进行检查。
1.2.2 观察指标 ①心理指标: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量病人焦虑值,测量时间为病人入检查室未行心理干预时和检查即将完毕时。②生理指标:对病人的心率、血压进行测量,分别于两次心理测评之后。③检查持续时间。
1.2.3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t检验,x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SAS评分比较 观察组检查即将完毕时SAS评分(67.80±10.93)与行心理干预前SAS评分(77.70±7.76)比较P<0.05,与对照组检查即将完毕时SAS评分比较P<0.05。
2.2 两组血压、心率比较 观察组检查即将完毕时血压(115.0±6.0/71.0±5.0mmHg)、心率(74.9±3.7次/min)与行心理干预前血压(118.5±5.7/73.8±5.8mmHg)、心率(76.2±4.6次/min)比较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两组检查持续时间比较 观察组平均持续时间(28min)短于对照组(33min)5分钟。
3 讨论 心理应激又称心理紧张或心理压力,是机体在外界刺激作用下,为适应环境所作出的一种反应状态。正常的心理应激是机体达到良好状态的一种反应。但当心理应激状态超过了机体适应范围就会引起伤害,导致机体生理、生化、心理行为等多方面的改变[2]。目前膀胱镜检多采用硬性镜检查居多,这是引起病人心理应激反应的应激原。又由于病人对膀胱尿道镜检查认识不足,尤其是看到器械或听到器械的响声更增加了病人的心理压力。而过分的紧张、恐惧、焦虑,反射性的引起后尿道收缩,使膀胱尿道镜插入困难,增加了疼痛感觉,影响检查顺利进行。
紧张、恐惧、焦虑等负性情绪,不仅与大脑皮层有关,而且与人的内分泌系统、植物神经系统、下丘脑和边缘系统有关,不良情绪如紧张、恐惧、焦虑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影响内分泌和免疫系统,造成血压升高、心率增快[3]、肌张力增强等生理反应,影响检查正常进行。因此护理人员根据病人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针对性的有效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实施心理护理后焦虑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病人检查中的血压、心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平均检查持续时间也长于观察组。由此可见,护理人员通过利用合理的解释、善意的劝导、真诚的抚慰、有意的暗示、确切的保证等干预病人的心理活动,实现病人的心理调控,减轻心理负担,控制消积情绪,从而帮助病人保持最佳身心状态,提高检查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宪一.心理干预对膀胱尿道镜检查病人血压、心率的影响.护理学杂志,2002;17(5):332
2.戴晓阳,佟术艳.护理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9~51
3.陈晓英.音乐护理的功效及临床应用[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肝硬化合并感染的临床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微量泵在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中的应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