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性鼻内窥镜行鼻窦手术的护理 |
|
功能性鼻内窥镜行鼻窦手术的护理
关键词 功能性鼻内窥镜 鼻窦手术 护理
功能性鼻内窥镜行鼻窦手术(FESS )是根据病变的程度,在彻底清除病变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鼻腔、鼻窦正常粘膜和结构,形成良好的通气和引流,促使鼻腔、鼻窦粘膜的形态和生理功能恢复的功能性手术[1]。具有创伤小,治愈率高等优点。我院2004年2月~2005年6月共行FESS术216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16例中,男168例,女48例,年龄19~56岁,平均住院天数12天,治愈213例,好转3例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认真做好术前检查 术前常规进行血液、心电图、胸部X线、鼻窦CT、鼻内窥镜检查。尽可能详细地掌握鼻腔、鼻窦的病变情况,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还应注意眼部的临床检查,包括视力、视野、眼压、眼球运动、瞳孔、眼底等。以便术后进行对比。
2.1.2 做好术前知识宣教及心理护理 由责任护士向患者介绍病情、手术时间、手术医生、手术方式、麻醉方法。向患者解释术后鼻腔因填塞止血海绵可能引起的头痛、头晕、鼻塞的原因,以及如何消除各种不适。使患者对FESS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建立治疗信心。
2.1.3 术前预防感染及出血 术前一天剪鼻毛,做好相关皮试,男性患者剃胡须,必要时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术前3天适当使用抗生素、止血药及类固醇,以减轻局部水肿及预防术中出血影响手术视野。精神紧张的患者可在术前晚予口服5mg安定。术前30min肌肉注射立止血1ku,可以减少术中出血。
2.1.4 术前饮食指导 局麻者,术前可进半量流质饮食。全麻者禁食8h,禁饮4h。
2.2 术后护理
2.2.1 术后体位 全麻术后去枕平卧位,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生命体征平稳6h后改半卧位,局麻患者如术后生命体征正常者,可取半卧位,半卧位有利于鼻腔呼吸道通畅,减少鼻腔出血,并有利于血液或分泌物的排出。
2.2.2 病情观察 术后主要出现的症状有鼻腔出血、鼻部胀痛、鼻塞头晕、头痛,部分患者还出现眼痛、流眼泪、牙痛等。术后首先要了解术中的出血情况,观察生命体征及面色,观察伤口出血情况,常规予鼻额部冰敷4~6h,以减少出血及减轻疼痛,对出血较多者,冰敷时间可适当延长。出血多及疼痛明显者可使用止血、止痛剂。并注意观察眼部情况,观察眼睑有无充血或水肿,眼球有无固定或外突,球结膜有无充血水肿,眼压、眼底、视力、视野等情况,并与术前进行比较。
2.2.3 术后健康指导 术后当天予半流质饮食,以免过度用力而引起出血, 嘱多饮水,以免因张口呼吸丢失的水份过多而引起体温过高。予朵贝氏液漱口3次/d以保持口腔清洁。嘱避免咳嗽及打喷嚏,以免鼻腔填塞物脱落及引起出血。告诉患者术后出现的头痛、头晕、鼻塞等不适会在取出鼻腔填塞物后就会逐渐消失,不必担心。
2.2.4 术后鼻腔的处理 鼻腔填塞物一般在术后24~48h内,视出血情况而予以取出[2]。取出填塞物后如无鼻出血,次日起用鼻腔冲洗器进行鼻腔冲洗1~2次/d,以减少术后鼻腔结痂,防止粘连,促进分泌物排出。若鼻腔粘膜充血明显者,可用1%呋麻滴鼻液滴鼻3次/d,以收缩鼻腔粘膜。
2.2.5 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常见的并发症有脑脊液鼻漏和颅内感染、眶内眶后部血肿、泪囊损伤、视神经损伤、眼睑气肿、鼻出血及术腔粘连等。本组病例中只有个别出现鼻出血及术腔粘连的情况。其对应的护理如下:
2.2.5.1 鼻出血的护理 术后有活动性出血倾向者,如鼻腔填塞物渗血较多或反复吞咽动作、吐出血凝块,应立即重新进行鼻腔填塞止血,稳定患者情绪,予局部冰敷,并嘱患者不能挤压鼻部,以免引起再次出血,同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建立静脉通道,及时给予止血药及补充液体。2.2.5.2 术腔粘连的护理 造成术腔粘连的原因有:术腔结痂清除不及时,或清除不彻底。换药时应在内窥镜下进行,以充分了解鼻腔情况,对病变组织应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以减少术腔粘连。
[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全髋关节表面置换病人的康复护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肝硬化合并感染的临床分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