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糖尿病足的治疗与护理

关键词: 糖尿病足 护理

     糖尿病足的定义是发生于糖尿病患者的与局部神经异常和下肢远端外周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一个微小的足部创伤都可能会造成终身残废,轻者皮肤溃烂、化脓感染,重则变黑坏疽截肢。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足部病损的预防尤为重要。

  1  临床资料

  2000年1月~2004年12月,我科共收住糖尿病患者1312例,并发糖尿病足的67例(均为入院时带入)。根据Foster等提出的简单易记的糖尿病足分类方法:1级为正常的足;2级为高危的足;3级为溃疡的足;4级为合并感染的足;5级为坏死的足[1]。67例糖尿病足均为3~4级,经过治疗护理,治愈好转出院37例。出院后继续给予相应的护理,随访治愈21例,好转9例。

  2  护理

  2.1  精心护理足部皮肤  (1)每晚用温水(20℃~40℃)洗脚,每次时间20~30min,用吸水性强的毛巾轻柔而彻底地擦干,尤其脚趾缝间应保持干燥。不可过度用力摩擦,以防发生微小的皮肤损伤;(2)皮肤干燥时,可用绵羊油充分按摩使皮肤柔软,防止干裂。每周用酒精按摩一次促进血液循环;(3)修剪趾甲不要过短,趾甲剪成直线以防止指甲两侧往内长,并且用锉刀以垂直方向把脚趾甲磨平;(4)穿鞋应穿合脚质软的鞋子,检查鞋子不可凹凸不平有裂纹。袜子应选择棉毛制品,每日更换鞋袜预防足癣。不可穿过紧的鞋子和袜子,以免影响足部的血液循环;(5)冬季应注意保暖。糖尿病患者应戒烟,因吸烟会引起血管收缩,减少血液供应。坐位时不要翘“二郎腿”,以免压迫封闭下肢血流。禁止在足部放置热水袋或热垫,以免烫伤足部。对任何小的损伤都要重视,及时对症处理。

  2.2  足部的运动  以笔直的姿势坐在椅子上,将脚跟抵住地板,尽量弯曲脚趾后再伸直,将脚跟(趾)抵住地板,尽量将脚的前部往上翘,将脚跟(趾)抵住地板抬起脚往外翻,并再回复原位,抬起并伸直双腿,弯曲及伸直双腿,抬起伸直的腿用脚画圆圈或写数字,以上各动作重复做10次。

  3  治疗

    (1)采用胰岛素和适宜的降糖药物,尽量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在患足局部可以用生理盐水100ml+庆大霉素8万u+胰岛素4u湿敷30min,将坏死组织予以消除,深部脓肿切开引流。(2)入院当日使用抗生素之前取病灶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根据病情轻重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疗,保证足够的剂量和疗程。(3)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4)加强支持疗法,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5)局部处理,包括充分引流,适时清创,局部应用活血药、抗生素及表皮生长因子。

  4  讨论

  糖尿病患者的脚常因血管、神经和外伤感染诸病变造成足损害,如溃疡、糜烂、皮肤、肌肉、骨的坏死等,就会形成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既给患者增加痛苦,影响生活质量,又增加经济负担。应给予有效的治疗护理,使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

  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高血糖导致小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毛细血管基膜增厚,导致糖尿病性动脉硬化,血管腔变窄易形成血栓,使微循环发生障碍,局部组织缺血和抵抗力下降,微小的创伤均可引起感染而形成溃疡加大。其次糖尿病患者机体组织内含糖量高,利于细菌生长,加上血糖升高时,白细胞吞噬能力降低,杀菌能力减退,使感染率增高,且感染伤口难以愈合。所以糖尿病足的治疗,在全身治疗降低血糖的同时,应在迅速清创后,局部使用胰岛素,改善局部高渗状态,并与敏感抗生素联合应用,从而有效地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改善细胞代谢,使患者皮肤抵抗力增强,促进伤口愈合。因此,加强足部护理,重视足部的局部用药及处理,对防止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减少糖尿病足的致残率,使糖尿病足得以顺利治愈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许樟荣.糖尿病足病变诊断与治疗的临床思考.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4):375-376.

    作者单位: 233300 安徽五河,五河县人民医院内科

   (编辑:杨  熠)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糖尿康口服液质量控制研究
    深圳市居民糖尿病危险因子与Ⅱ型糖尿病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M235T分子变异与2型糖
    心理应激对 型糖尿病人糖代谢影响的对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病人抑郁焦虑心理的影
    糖尿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检测及其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遗传流行病学研
    糖尿病与血栓形成
    长期应用预混型诺和灵30R人胰岛素治疗
    正常妊娠妇女和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脂代
    儿童糖尿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水平的观察
    尿微量蛋白及尿酶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
    肝病伴随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治疗的处理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