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

   肾病综合征是肾小球疾病中的一组临床症状,临床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其原始病变发生在肾小球。当前肾病综合征的治疗及护理旨在控制免疫炎症的发生和进展,改善肾小球滤过功能,减少尿蛋白,防止并发症,阻止或延缓肾功能恶化。主要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免疫抑制药治疗,但因长期使用可出现感染、继发性糖尿病、骨质疏松、骨髓抑制等副作用,单纯中医药治疗肾病综合征疗效慢,且效果不确定,而中药对降低尿蛋白,降脂,减轻并消除水肿,缓解西药如激素、细胞毒性药物的副作用,有较好的疗效。笔者对36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同时,配合正确的护理,其临床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36例均为我院200007~200506的住院病人,男26例,女10例;年龄21~60岁,病程6~24个月。中医辨证分型:脾肾阳虚20例,气阴两虚8例,水湿浸淫6例,肾气不足2例。

  1.2  诊断标准肾病综合征[1]:①尿蛋白超过3.5 g/d;②血浆白蛋白低于30 g/d;③水肿;④血脂升高。其中①②项下为诊断所必需。36例均排除过敏性紫瘢、乙肝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糖尿病肾病等引起的继发性肾病综合征。

  1.3  中医辨证标准①脾肾阳虚型:肢体或全身明显浮肿,形寒肢冷,面色白,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沉弱。②气阴两虚:四肢或全身浮肿,气少乏力,神疲,面色白,怕热汗出,五心烦热,口干、舌红,苔薄黄腻,脉细数。③水湿浸淫:全身水肿,身体困重,胸闷、纳呆、苔白腻,舌边有齿痕,脉沉缓。④肾气不足:全身浮肿,腰以下为甚,心悸、气促,腰冷痛酸重,神疲怕冷,面色灰滞,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

  2  治疗方法

  2.1  激素的应用①起始足量:用泼尼松1 mg/(kg・d)口服8周,必要时可延长至12周;②缓慢减药:足量治疗后每1~2周减原用量的10%;③长期维持:最后以最小剂量10~20 mg/d作维持量,再服6~12个月或更长。均采用全日量顿服。

  2.2  中药辅助治疗共分四型,行辨证治疗。

  2.2.1  脾肾阳虚温补脾肾,利水消肿。方用真武汤或实用脾饮化裁:薏苡仁、黄芪各30 g,茯苓、白芍,怀牛膝、党参、泽泻、陈皮、炒三仙各15 g,甘草、制附子各10 g,生姜5 g。

  2.2.2  气阴两虚益气养阴,利水消肿。方用生脉散合四君子汤加减:黄芪30 g,党参、白术、枸杞、生地、山药、白芍各15 g,五味子、甘草各10 g。

  2.2.3  水湿浸淫利水渗湿,健脾消肿。五苓散加减:薏苡仁、车前子各30 g,茯苓、泽泻、白术、猪苓、炒三仙、川牛膝各15 g,生姜5 g。

  2.2.4  肾气不足温补肾阳,利水消肿。《金匮》肾气丸加减:熟地、山药、丹皮、泽泻、茯苓、怀牛膝、白术、党参各15 g,山茱萸、桂枝、制附子各10 g。在每个证型中,均加入益母草30 g,丹参15 g,麻黄10 g,大黄6 g(后下)。以上中药均水煎取汁300 ml,1剂/d,100 ml口服,3次/d。

3  护理

  3.1  一般护理保持病房安静,通风,阳光充足。休息应以卧床休息为主,卧床可以增加肾血流量,利于利尿。保持床单平整、舒适。每日记录24 h出入量,水肿病人,注意皮肤护理,防止褥疮发生,每日测体重1次,清晨测血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出现每日尿量少于50 ml,恶心、呕吐、喘息,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抢救准备工作。静脉注射环磷酰铵等药物时,静脉滴注应安排在上午进行,并嘱患者多饮水,适当运动,以防止出血性膀胱炎的发生,严格防止药液外渗到皮下。

  3.2  饮食护理少量优质蛋白饮食,每公斤体重0.8~1.0 g/d。出现肾功能损害时,应低蛋白饮食,每公斤体重0.65 g/d。食盐量不超过2 g/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膈肌原发性血管瘤合并反复胸腔出血一例
    协同刺激因子B7在药物性间质性肾炎和I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非何杰金淋巴瘤一
    大剂量环磷酰胺治疗狼疮性肾炎并发唇癌
    伴发干燥综合征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
    儿童多发性硬化九例分析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治疗中的几个
    静脉普罗帕酮和毛花甙C转复阵发性非瓣
    阿伦膦酸钠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
    白细胞介素1  肿瘤坏死因子 在膝关节原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血小板生成
    2例自发性脑脊液鼻漏患者的护理
    丹参 山莨菪碱合剂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