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以荆门职业技术学院2003~2005级820名在校护生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普通大专生631名,五年一贯制大专生(2年中专+3年大专)189人,女生784人,男生36人,2004级普通大专生342人,2005级普通大专生289人,2003级五年一贯制大专生81人,2004级五年一贯制大专生103人。年龄17~21岁,发放问卷820份,收回合格问卷820份。
1.2 方法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1]在200603进行测试,由专业心理学老师担任,要求按统一指导语填写。向学生说明测试目的,消除顾虑,测试在20 min内完成。该量表由90个条目组成,包括躯体化(F1)、强迫(F2)、人际关系(F3)、抑郁(F4)、焦虑(F5)、敌对(F6)、恐怖(F7)、偏执(F8)和精神病性(F9)9个因子,采用5级评分制,1分=没有,2分=很轻,3分=中等,4分=偏执,5分=严重。
1.3 统计方法
所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u检验、χ2检验,P﹤0.05,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1 心理问题检出率根据常模结果: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或任一项因子超过2分,可考虑筛查阳性,总分大于200分为中等以上问题[2]。结果见表1。表1 普通大专班与五年一贯制班级比较(略)
由表1可以看出普通大专护生与五年一贯制大专护生比较χ2检验P﹥0.05 ,无统计学意义
2.2 不同年级心理问题检出率结果见表2~3。表2 2004级普通大专与2005级普通大专比较(略)表3 2003级五年一贯制与2004年五年一贯制(略)
高年级普通大专护生和五年一贯制大专护生比低年级检出率高,χ2检验,P>0.0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普通大专和五年一贯制护生与全国常模SCL-90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比较 结果见表4。表4 专科护生与全国常模的比较(略)
①t1值为普通大专护生与全国常模比较; t2为五年一贯制大专护生与全国常模比较;u为普通大专生与五年一贯制比较。 ②除*外,均有极显著意义
表4显示普通大专护生、五年一贯制护生与全国常模比较,除躯体化因子分外,其余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普通大专生与五年一贯制比较只有人际关系、恐怖、偏执三个方面有统计学意义。
2.4 不同年级因子均分比较结果见5~6。表5 2004级普通大专与2005级普通大专护生因子分比较(略)表6 2003级五年一贯制与2004级五年一贯制因子分比较(略)
表5~6显示:高年级普通大专护生和五年一贯制护生比低年级各项因子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心理问题发生率本次心理健康调查表明,专科护生心理问题发生率为:总分﹥160分达28%,项目数﹥43次达32%,中度以上心理问题达9.2%。阳性项目数的比例比总分﹥160分高,说明有问题的项目多而症状不严重。
3.2 高校护生与全国常模比较表4显示,高校护生除躯体化因子均分外,其余因子均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显著性,这表明高校护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人群,特别是强迫、焦虑、抑郁、偏执和精神病性更为突出。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①高校护生学业过重,生活单调,部分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固;②现在护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社会实践能力差,遇到困难容易烦恼、苦闷、孤独;③经济负担过重,较高的学费,校园里的高消费活动,极易导致来自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