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死感和平时通过报纸、电视对心肌梗死的零星了解,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患病后有极重的心理负担,严重者还会拒绝治疗,因此要及时给予心理辅导。向患者简单介绍疾病情况,告知目前的医疗措施特别是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并详细介绍几例成功病例,增强患者战胜疾病,早日康复的信心。同时指导家属配合给予心理开导,有更好的效果。
2.3 溶栓疗法的具体护理配合
2.3.1 建立静脉通道 老年患者多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硬化,静脉穿刺有一定难度,而静脉溶栓时尿激酶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给予,所以通畅的静脉通道尤为重要。笔者一般选择手背静脉穿刺,并采用静脉留置针,这样既能保证及时有效给药,同时可以避免每天穿刺,减少患者痛苦和再次穿刺时的难度。
2.3.2 溶栓治疗的一般监护 溶栓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期,是多种并发症的高发期,且老年患者多合并有其他疾病。在溶栓治疗时应该给予常规监护各项生命体征,了解患者呼吸情况,皮肤黏膜、注射部位有无瘀点、瘀斑,呕吐物、大小便有无出血征,神志和肢体活动情况等。
2.3.3 溶栓疗效判定的监护 溶栓成功与否关系是否需要再次溶栓或者给予急诊介入治疗,需要给予准确判断。溶栓开始2 h内每30 min复查18导联心电图一次,观察心电图ST段的变化,观察患者胸痛缓解情况,观察心电监护中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根据医嘱定时抽血查心肌酶的动态变化情况。
2.4 病房管理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探视人群较多,影响病房安静和静脉溶栓治疗的有序进行,不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对于探视的时间、人数等严格控制。每次探视时间不超过15 min,人数1~3人,不能大声喧哗和吸烟。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应该谢绝探视。对于探视人群结束探视患者病情后,应对其进行简单的健康宣教,争取他们的理解,有利于病房管理制度的执行。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710-725.
2 廖新民,蒋泽华.血糖对静脉溶栓治疗后患者心肌灌注和预后的影响.中华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