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控制使舒张压降至110mmHg以下,并做好记录。做心电图,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机制;询问药物过敏史并进行碘过敏和普鲁卡因过敏试验;讲解所服用的药(抗凝药、降压药)对手术所造成的重要影响,并看到患者服到口。给予良好的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必要时可根据医嘱给予镇静剂。
2.1.4 术前一般护理 为了防止术中呕吐,手术前一天进食减少,术前4h禁食禁水。执行术前治疗医嘱,并为双侧腹股沟及会阴部进行备皮,清洗皮肤。患者在进入手术室之前肌肉注射地西泮10mg或鲁米那钠0.1g及阿托品0.5mg。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 检查穿刺处有无血肿,用沙袋压迫6h,让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平卧位,卧床休息24h,并保持病房的安静。感觉压迫紧时及时告之。由于穿刺侧下肢需保持伸直位6h,24h后方能下床活动,长时间的强迫体位极易引起烦躁、血压升高、尿潴留,患者会强烈要求坐起,有的甚至自行坐起,护理人员要加强心理护理,承认其不适感,表示理解,向其说明此体位的重要性及坐起后的严重后果,以取得患者的合作,必要时熟睡中可用约束带加以固定。如患者出现腰痛,可以进行腰部按摩。
2.2.2 血压的观察 观察病人的神志情况,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血压的变化。经支架置入术后狭窄的动脉得以扩张,动脉血运重建,血压会改变,因此严密监测24h(1h 1次)血压变化,并详细的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医生报告。
2.2.3 并发症的观察 每15~30min巡视患者1次,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出血及皮下血肿,询问患者有无牙龈、口腔和鼻出血;观察病人的大小便、呕吐物及皮肤黏膜有无出血倾向。咳嗽、大小便时用手压迫穿刺点防止出血,出现便秘及时处理。观察穿刺下肢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脚趾的活动情况以及穿刺侧下肢皮肤的温度和色泽,并做详细记录。每1~2h可进行1次被动肢体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下肢血栓的形成。
2.2.4 重视出院指导及随访 患者出院前向其介绍出院后注意事项:(1)因为支架置入后,支架内壁将被新生的血管内膜覆盖,使支架与血管真正融为一体,这一过程大约需要6~8周,在此之前为防止支架内壁血栓形成,需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波立维和阿司匹林至少8周时间,以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2)在服药期间如出现皮肤黏膜或尿便出血以及身体的其他部位出血,应立即停药并与医生或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