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要态度和蔼,有问必答,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了解,消除顾虑,配合治疗[2]。必要时给予综合性暗示疗法,包括心理支持、言语诱导,配合药物,强化暗示,使患者达到自我暗示,改善心理状态,消除敏感多疑心理。
2.5 盲目乐观 这类患者对冠心病及应注意问题缺乏了解,对病情发展认识不足,或虽有认识却满不在乎,不能从饮食、休息等方面加以调整,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对此医护人员应重点进行健康教育,耐心讲解有关冠心病的知识,采用简短的语句、明确的词汇和果断的结论,使患者加强对冠心病症状、转归、诱发因素的了解,认识到即使在恢复期或康复期,工作及活动亦需要量力而行,特别注意肥胖、吸烟、高胆固醇等高危因素。
3 体会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已经成为现代护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患者身心健康、取得最好治疗效果的必要条件。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合理安排患者的生活,建立信赖、合作、协调的护患关系,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前提。只有取得患者信任后,才能深入细致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运用心理学方法,通过语言和非语言沟通安慰疏导患者,改变护理对象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将负性心理变为正性心理,使其很快地适应患者角色,保持最佳的身心状态,积极地配合治疗,战胜疾病。因此心理护理不仅有利于冠心病的康复,而且对提高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促进身体健康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怀均,王凤霞.临床心理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77-79.
2 龚世珍.对老年患者心理护理的体会.实用护理杂志,1994,10(10):35.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