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防治与护理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防治与护理措施。方法:对自2000年以来的321例老年维持性血透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是失用的主要原因,心血管并发症是老年透析患者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结论:老年维持性血透患者早期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是显著改善患者长期预后的唯一方法。

【关键词】  肾疾病.治疗;血液透析;肾疾病.并发症;护理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入终末期肾衰竭的老年患者越来越多,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老年人比例也呈快速增长趋势。但老年人存在着与年龄相关的生理特殊性,从而增加了透析治疗的困难。笔者通过对321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临床资料的总结分析,提出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中常见并发症的防治与相应的护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0年1月~2006年5月,共有794例患者在本院接受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其中老年人(≥60岁)321例(占40.4%)。321例中男186例,女135例。年龄60~94岁,平均(67.5±5.0)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119例(占37.2%),高血压肾病85例(占26.5%),糖尿病肾病70例(占21.6%),梗阻性肾病15例(占4.7%),多囊肾8例(占2.5%),痛风肾7例(占2.1%),其它病因17例(占5.3%)。

    1.2 方法 采用意大利金宝AK-95及日本日机装DBB-26型血液透析机。患者透析初期行颈内静脉或股静脉置管,4~6周待内瘘成熟后使用动静脉瘘透析。每周透析2~3次,每次4~4.5h,血流量200~250ml.min,每次脱水0~4.5kg,均采用碳酸氢盐透析。

    2 结果

    321例老年患者透析1~96个月,平均50.5个月,转归中改腹膜透析8例,放弃透析11例。患者 在透析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低血压、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绞痛、低血糖、尿毒症脑病、消化道出血、脑溢血、心肌梗死等。

    3 讨论

    20世纪90年代以前,70岁以上老年人曾作为血液透析的相对禁忌证。随着透析技术的提高,现在高龄已不再是透析的禁忌证。我院2000年前老年血液透析患者(≥60岁)占透析患者总数的19.l%,2006年上升至40.45%,年龄最大为94岁。经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老年患者存活率及生活质量均明显提高,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3.1 血管通路 老年患者多有动脉硬化及静脉纤细、短缺、闭塞的病理特点,手术失败率高。本组8例患者因多次动静脉内瘘阻塞,自身血管无法再利用改腹膜透析;1例因上肢血管无法利用,选择人造血管搭桥建立内瘘,现已成功使用19个月;2例实施锁骨下静脉永久置管术。为减少内瘘阻塞,内瘘术后要严密监测血管杂音及震颤,发现血栓形成及时处理。早期内瘘血栓常发生于手术24h内,主要原因是吻合的血管扭曲成死角,包扎压迫、吻合手术中损伤血管导致水肿,吻合口过小,动静脉剥离不干净或动脉痉挛,亦可见于低血压及高凝状态。措施:及时发现,立即处理,再次手术吻合,改正吻合技术,注意保温及维持血压,有高凝状态者术后给予抗凝治疗。晚期内瘘栓塞常见于早期使用尚未成熟的动静脉内瘘、穿刺和压迫止血不当、低血压和血液过于粘稠。防护措施:①严格掌握内瘘使用时间,一般内瘘成熟于术后3~4周。②要正确操作和注意内瘘护理。老年患者血管条件差、血管脆弱,首次使用要选择有经验的护士穿刺,拔针时在皮肤穿刺部位和血管穿刺孔处准确压迫止血,压力为40mmHg左右,达到在血流不间断的止血部位可以感到波动的程度。动脉止血时间15min,静脉止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罗库溴铵在气管插管及肌松维持中的作用
    浅谈中老年人美容整形的心理特征及手术
    从老年人生活方式谈社区卫生服务对策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游离氨基酸检测
    老年人肺癌化疗毒副作用防治的研究进展
    培哚普利 非洛地平缓释片对老年高血压
    老年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手术诊治体会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18例误诊分析
    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分析
    WMS在不同年龄老年群体中的应用分析
    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动态变化
    老年人小脑出血35例临床分析
    48例老年人肺上叶前段或舌段病变临床分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