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后期。观察末梢血液循环、足部温度、股动脉、足背动脉波动情况,有无栓塞性静脉炎的征象,观察远端感觉及运动功能情况,以检测坐骨神经功能。
4.3 术后肢体康复锻炼 护士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指导病人术后第一天开始进行患肢股四头肌静止性等长收缩,踝关节背伸跖屈及伸屈足趾。在锻炼中,常因伤口疼痛而不愿主动合作,因此护士要做耐心地说服解释工作,要使每个病人都明白,加强康复期的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可以防止肢体肌肉失用萎缩,关节僵硬,并能防止老年患者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本组病例在护理指导下正确掌握了动作要领,通过早期功能锻炼,患肢血运良好,没有明显肿胀。术后1周均能在床上进行伸屈膝和踝关节活动,均在术后2~3周出院。出院后让患者掌握屈髋锻炼要领,术后6~8周以内不宜久坐及术侧侧卧位。每天俯卧2~3次,每次10min。避免在不平整路面行走,避免翘“二郎腿”动作和坐低凳子,不坐软沙发,不下蹲,不爬陡坡。6周内避免屈髋超过90°,髂关节内收内旋位时自座位站起,避免双膝并拢双足。分开情况下,身体向术侧倾斜,上下楼时,上楼健侧在前,下楼患侧在前。一般大约2个月后可弃拐行走,完全负重要在术后3个月,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来院复诊。
5 讨论
随着社会老龄化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越来越多。随着手术技能的提高,术后康复日益显得重要,康复不仅与疾病本身和手术操作技术有关,还与患者的信心、精神状态及对康复治疗配合程度密切相关[2]。由于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坏死,病人除有疼痛还存在运动功能障碍。病人入院后需牵引、关节置换手术。因此,出现对手术的恐惧和术后疗效的担忧等心理障碍,此时的心理护理尤其是为重要。因此,护士应耐心细致地观察病人心理特征,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开导等心理护理。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帮助他们消除顾虑,以积极的态度愉快地配合治疗和锻炼,有利于功能恢复。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