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近20年矫形外科发展进步非常快的领域之一,它具有解除疼痛、纠正畸形、恢复功能的效果。使患者重获髋关节生理功能,达到稳定无痛、腰体等长的疗效,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术后疗效肯定,得到患者好评。我院于2004年1月~2006年12月共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75例,在实践中笔者体会到术前术后病人的护理观察及术后患肢的功能锻炼指导在临床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75例患者,男39例,女36例,年龄最小43岁,最大92岁,平均年龄63岁。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22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53例。病因中股骨颈骨折48例,股骨头缺血坏死27例。按吴之康介绍的功能评定法[1]进行术后评估,优良68例,优良率为90.66%。
2 心理护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属于骨科较大的手术,而且病人年龄偏高,已经给病人造成心理压力。因此,在病人进入病房后,要热情接待病人,介绍病房环境、制度、责任医师及护士,让病人熟悉环境,有信心,打消恐惧心理,并耐心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方法、优点、术者的技术及国内外手术成功率。提高患者手术信心,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及时针对性地与患者交流沟通,解除疑惑,向病人讲述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讲解此类手术多次成功的先例。对他(她)具体的情况进行了术前讨论,制定周密的手术计划和手术后护理计划,短期内取得患者信赖,通过解释,使其得到康复的希望,树立起与医护人员积极配合战胜疾病的信心。
3 术前准备
术前适应性锻炼,让患者进行直腿抬高锻炼,练习股四头肌收缩力量。具体方法:患者平卧床上,下肢伸直尽量抬高,然后放下,如此反复进行,为术后恢复打下良好基础,术前训练床上大小便,以适应术后床上大小便。术前常规准备、备皮、皮试,做好各项术前检查,根据医嘱给术前用药,术前禁食12h,4h禁饮,术前导尿并留置尿管。
4 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
4.1 基础护理 ①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做好护理记录,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术后患者麻醉未清醒前按麻醉护理常规进行,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伤口出血、渗液情况,观察患者有无疼痛,及时应用止痛剂。②患者仰卧位,保持患肢功能位(外展中立位),用硬的三角形枕固定在两肢之间,穿防旋鞋,避免髋关节极度屈曲内收、内旋造成髋关节脱位。③搬动患者或使用便盆时,要注意将患者整个骨盆及患肢托起,术前早期尽量避免翻身,必要时要整个身体转动,不要只动上身,切忌屈髋动作,防止脱位。④术后切口常规置负压引流,注意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导管受压、扭曲、脱落,以防切口积血和血肿形成,注意观察引流液性质、色、量,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4.2 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4.2.1 预防术后低血压 术后由于麻醉引起下肢血管扩张导致血容量相对减少,加上术中出血,手术创口疼痛等原因,可出现低血压。患者进入病房后要严格观察体征变化,每1h测BP、P、R各一次,接好导尿管,肢体抬高,经常挤压引流管保持通畅,记录每小时尿量并采取吸氧、止痛、保暖等措施。
4.2.2 预防褥疮发生 特别是老年患者尤应注意,在患肢制动前提下,将髋部整个托起,使臀部离开床面,解除骶尾部压迫,并按摩局部,每2~4h1次,大小便后,要擦干局部,防止局部潮湿刺激,保持床面平整干燥,无渣屑。
4.2.3 防止呼吸道泌尿系感染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定时通风,嘱患者深呼吸做有效咳嗽,轻拍背部以助排痰,痰黏者可做雾化吸入,每日2次。嘱病人多饮水,增加尿量,达到冲洗膀胱的作用,保持会阴部清洁,每日清洗1~2次,以预防泌尿系感染。
4.2.4 其他 人工关节置换病人的年龄偏高,应注意循环系统并发症。由于经受手术创伤后易出现重要脏器的功能障碍,尤其是心功能不全,应严格控制输液量及速度。教病人做扩胸运动及深呼吸,使患者平稳渡过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