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总结13例马蹄内翻足应用外固定器矫形的护理。[方法]采取心理疏导、针孔护理、密切观察肢体感觉、运动功能,指导正确使用外固定器及康复训练等综合护理。[结果]随访13例患者术后疗效满意,无1例因护理不当出现并发症。[结论]应用外固定器治疗,通过围手术期精心护理,保证了手术的成功,达到了病人的满意。
【关键词】 马蹄足; 外固定器; 护理
各种原因引起的马蹄内翻足畸形是矫形骨科的一种常见畸形。传统的矫正方法为跟腱延长术、肌力平衡术、严重的要采用截骨行三关节融合术,往往需要3~4个手术切口,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本科自2003年1月~2004年12月根据Ilizarov技术,应用现代微创穿针技术,使用外固定器,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马蹄内翻足13例,创伤小、活动早、关节功能恢复快、疗效满意。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3例马蹄内翻足畸形,其中男5例、女8例,年龄10~25岁,右足8例、左足4例,双足1例。外伤导致坐骨神经损伤1例,腰椎马蹄内翻足1例。硬脊膜膨出1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10例。术前踝关节跖屈50°~70°。13例中2例发生针眼轻度发红,经抗炎治疗痊愈。经14~36个月随访,13例畸形均无复发达到踝关节中立位负重,行走功能良好。X线片显示跗骨均发生重新塑性,优良率达100%。
1.2 手术方法
本组13例均采用硬膜外麻醉,取仰卧位,垫高患肢,采用标准的Ilizarov穿针技术[1],先将胫骨上的2个钢环用2组直径为2.5 mm的钢针交叉穿过胫骨的上下端固定,再用直径为2 mm的钢针交叉穿过跟骨固定于跟骨的半环上,前足的钢针横行穿过5个骨固定于另一中环上,在足的内侧和外侧用单螺纹杆将前足和后足的两个半环连接,在足的外侧螺纹杆上安装可内外旋转的铰链关节,内侧的螺纹杆允许延长,前足半环与胫骨半环之间有一长的牵拉螺纹杆连接,这样通过调整各个延长杆,旋转铰链在各个方向上发生转动,矫正踝关节跖屈、前足内收及跟骨内翻多个畸形。
2 心理疏导
本组病例均为青少年,由于走路跛行,自觉低人一等,有自卑心理,求医心切,对于手术成功的期望值过高,同时也担心手术不成功和害怕疼痛。针对病人心理,深入病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病人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耐心讲解术前一些常规准备的目的、手术大致方法、术中如何配合及注意事项,并告诉病人要求无痛是其权利,解除顾虑,告诉病人对术后伤肢使用外固定器带来的不便要有心理准备,对手术风险能正确对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要不断鼓励病人,使其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3 术后护理
3.1 观察伤肢情况
术后应抬高患肢15°~30°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密切观察伤肢肢端皮肤温度、颜色以及足背动脉搏动及感觉情况,如出现皮肤苍白、发凉、紫绀、脉搏减弱或消失等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同时还要观察外固定器有无松动,一旦发现外固定器、螺栓、钢针有松动应及时处理,避免由于支架松动而影响伤足矫正。
3.2 针道护理
针道感染是外固定器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者可继发化脓性感染。因此,治疗期间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床铺和伤肢外固定架清洁卫生。每日用碘伏棉签消毒针孔1次,要求一棉签一针孔,棉签不得重复和交叉使用,消毒时蘸取液量不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