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主要而有效的方法。然而,随着人工髋关节的普遍应用,出现了一些并发症,有的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我院1998年1月至2005年5月共完成高龄人工髋关节置换138 例,通过护理干预,帮助患者顺利度过手术的危险期,未发生各种护理并发症,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138 例,年龄70~93 岁,平均年龄79.3 岁;男59 例,女79 岁。均合并一种或一种以上内科疾病,其中合并单一内科疾病51 例,其余均为二种以上脏器疾病。其中糖尿病43 例,有高血压病史者115 例,有心脏疾病患者70 例,慢性支气管肺气肿15 例。我院选用的人工髋关节材料有不锈钢、钴铬钼合金、钛合金。
患者入院后即予患肢骨牵引95 例,皮牵引43 例。及时进行体检和采集病史,完善相关检查,积极治疗各种原有疾病。如用药物将血压和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范围,用扩血管药物治疗冠心病,静脉点滴抗生素控制感染,全身情况较差的患者给予支持治疗。手术采用全麻52 例,连续硬膜外麻醉86 例。
2 护 理
2.1 肺部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由于老年患者呼吸道粘膜萎缩,纤毛运动不良,气道分泌物易于滞留,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也随着年龄增长而减退,且分泌物增多,粘稠度高,故分泌物易于滞留在气管内[1]。长期卧床,活动减少,使呼吸道内的痰液不易咯出,易造成肺部感染。
2.1.1 术前深呼吸运动及有效咳嗽训练 呼吸运动训练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病人极为重要,这些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多,排痰能力差,不仅妨碍换气,且易发生肺不张。手术前2~3周必须戒烟,用抗生素治疗能减少分泌物,用支气管扩张剂或雾化吸入可改善排痰能力[2]。为防止肺部感染的发生,深呼吸及有效咳嗽训练从患者入院第1天开始进行。具体方法为,a)深呼吸训练:嘱患者用鼻吸气,用嘴呼出,吸气时尽量放松,使吸入的气体达到肺底,呼气时嘱患者将嘴唇缩小并向前噘出,使气体缓慢呼出。吸气呼气时间比为1∶2,如此反复6~8次/min,每天3次。指导病人反复地吹鼓纸袋,或用一支吸管在深吸一口气后吹水瓶;b)咳嗽训练:患者取半卧位,先深吸一口气后关闭声门,之后胸腹部肌肉同时骤然收缩,使胸腔内压力增高,声门突然开放,产生高速爆发式呼气,将气道内分泌物咯出,训练次数同呼吸功能训练。
2.1.2 术后排痰 术后鼓励患者用术前掌握的方法经常作呼吸及有效咳嗽,进行主动排痰。对痰液粘稠,不易咯出可采取拍背辅助咳嗽排痰或用雾化吸入方法,及时清理呼吸道保持通畅。若痰液位置深且粘稠可采用手中指按压环状软骨下方刺激排痰,也可使用鼻导管刺激法,诱导患者排痰。方法是将吸痰管从鼻腔缓慢放入10~15 cm长度时接近声门处上下轻轻移动,刺激患者产生咳嗽完成主动排痰动作。
本组126 例能完成自主排痰,8 例采用按压环状软骨下方刺激排痰,4 例采用鼻导管刺激法完成咳嗽动作,顺利排除痰液,无一例发生肺部感染。
2.2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70%。其首发症状(肺栓塞)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的致死原因,发生率为4.6%~19.7%,病人多在30 min内死亡[3]。因此术后应积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挽救患者生命。高龄患者多因术前活动少,长期卧床,术后制动且合并心血管生理性退变或器质性病变,静脉血流缓慢,术中使用骨水泥和过度旋转,牵拉下肢使邻近血管受到牵张,手术创伤和输血对凝血机制的
[1] [2] 下一页